我国养老保险私营化可行性探讨(1)(2)
2017-08-10 05:38
导读:在实践中,智利于上个世纪80年代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成功的表现在养老保险私营化运行上,并走向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使世界诸国纷
在实践中,智利于上个世纪80年代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成功的表现在养老保险私营化运行上,并走向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使世界诸国纷纷效仿。当时,智利之所以进行改革, 历史 背景为:智利养老保险体制建立于1924年。在这一体制中,不同的行业和职业有相分离、受益既定的保障体系。各部门有不同的受益结构和水平,层次繁多的官僚体系降低了效率;缴费水平也很高:1955年平均12.2个在职职工供养一个退休人员,到1979年变为2.5个在职职工供养一个;缴费率已经由20世纪20、30年代的5%上升到1975年的51.4%;政府养老补贴1974年为32.4%,1980年为35.7%――面对这些问题,智利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初对这一体制进行了改革,特点是:养老保险由现收现付制改为完全积累制并由民营机构运作。包括:(1)个人交纳工资总额的13%建立个人养老金帐户。(2)私营机构运作个人帐户。资金的收缴,支付,投资等具体工作均由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统一管理。(3)基金多元化投资,但在投资时进行限制:投资范围,上限,投资市场的选择,最低收益的界定等。
实践证明,智利的私有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实现了资本市场和养老基金的互动。
(1)有效解决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减轻了财政负担。十几年来,智利养老基金公司平均利润率达到12.8%—15%,到1996年8月,智利养老基金累计额已经达到273.09亿美元,相当于智利国内生产总值的40%;
(2)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 金融 创新,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并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雄厚的资金。
2.养老金直接与个人帐户储存额挂钩,激发了工人缴费积极性,参加人数猛增。1994年已经达到477万人,占国内
就业人数的90%;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有利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智利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7%,财政收支也连续10年出现盈余。
4.职工负担减轻,并且退休金水平有较大提高。新制度发放的养老金数额超过旧制度发放的47%~129%,而费率却有所降低为10%,在旧制度下这一数字为27.7%。
同时,这项制度避免了旧的国家养老金计划具有的低效率和不公平的缺陷,以及潜在的代际冲突。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李宁
2002年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一、二)
农民参加社保的行为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