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注信贷增长(2)

2017-08-12 02:57
导读:(2)根据前述测算,如果目前信贷猛增的不要势头不减,全年信贷增长速度超过23%,则会对2004年及2005年的经济过热产生压力。因此,对于目前的信贷增

  (2)根据前述测算,如果目前信贷猛增的不要势头不减,全年信贷增长速度超过23%,则会对2004年及2005年的经济过热产生压力。因此,对于目前的信贷增长状况,一方面不要轻易、过早下“经济过热”的结论,另一方面应对6月底信贷增长22.9%的增速高度警惕(因为往往每年第4季度信贷增长率将更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争取将全年信贷增长速度控制在23%以下。

  (3)我们应巧妙地把握目前的局势与时机,即充分利用近几年我国贸易部门竞争力正趋上升势头,经济增长态势基本健康,外资不断流入,外汇储备较丰富,汇率不升值的大好机会,把握好信贷增长势头,争取在未来几年实现高于历史趋势的经济增长率。

  (4)从目前推动贷款增长的可能原因和目前的贷款增长率来判断,目前信贷供给的结构问题可能比总量问题更突出,控制不好则会在未来形成大量坏帐,加剧金融风险。例如票据市场发展形成的表外风险,向基础设施贷款可能形成的信用风险和外资流入在部分部门可能形成的泡沫,以及部分热钱流入可能给银行和企业带来的汇率风险等,因此不宜轻易对总量采取“急刹车”措施,而应该力争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政策解决贷款继续猛增的态势。在调整中,要根据央行最近关于加强对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精神,重点是抓紧落实可操作性细则,防止房地产特别是土地开发贷款中可能产生的不合理因素,抑制投机性资金(包括外资)流入房地产形成房地产泡沫的因素;另一方面加大直至放开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以助于抵消信贷结构政策调整中可能带来的紧缩效应,客观上也是支持发展中小企业这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通过加强对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监管,改善贷款结构;检查、纠正银行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现象;防止新的不良贷款;制止商业银行使资本充足率下降的经营行为继续产生;以减轻银行改革的新增成本。

  (三)慎用存款准备金政策,继续选用央行票据“对冲”操作

  在调控货币、信贷供给中,调整存款准备金是央行手中的一个有力工具。但此工具基本是总量工具、结构性操作较难,调控力度不好把握。此工具若调控力度小,对商业银行基本没什么影响,商业银行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发放贷款。但如果调控力度大,容易引起信贷的大起大落,不仅形成对刚刚走出轻微通缩经济的打击,而且会产生新的大批量不良贷款,经济调整代价高昂。另一方面,高存款准备金率必然使得市场流动性减少,推动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提高,这又会鼓励投机性外资的套利行为,进而通过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部分抵消准备金政策的后果。弄得不好,部分商业银行还能以流动性危机作为要挟倒逼中央银行贷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因此,非到关键时刻,不宜轻易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

  在继续维持汇率稳定,外汇占款不断增多情况下,选择发行有一定财务成本中央银行票据进行“对冲操作”,是一种不得已的有全局意义的明智选择。但央行票据的发行要有前瞻性考虑。因为下述因素会阻碍该工具的大量、长期使用:一是在贷款能带来较好盈利机会的条件下,要诱迫商业银行减少流动性就必然会将票据利率推到比较高的程度,而利率的提高会提高国债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直接融资规模;市场利率和投资成本的提高,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二是商业银行可将持有的大量国债和海外资产方便地转换为市场流动性,甚至出现包括商业银行的套利性外资的流入,从而又部分地抵消该工具效应。因此要勤于微调和预调,善于在对微调偏差的纠错过程中达到调控目的。

  (四)在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寻求改善我国汇率的市场生成机制

  影响国际收支状况和实体经济的是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针对目前人民币确实存在一定程度实质性低估情况,保持汇率稳定,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中国经济。但是根据世界经济的目前状况,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无法兼得的“铁律”,早晚也会在我国演绎。何况,随着形势的发展,央行的“对冲”操作效应会否遇到新的阻碍性因素,难以预测。因此,我们应主动应战,不断寻求改善我国汇率的市场生成机制,随时适应正在不断变化的形势,可以考虑择机、搭配运用下列措施,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稳定,让实际汇率有所自然升值。

上一篇: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政策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