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于境外母公司担保的法律研究

2017-08-12 04:26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于境外母公司担保的法律研究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于境外母公司担保的法律
于境外母公司担保的法律研究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境内一些外资企业融资时,由其境外母公司提供担保已为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所接受,如何审慎、有效地进行审查,特别是如何正确地适用法律,避免和减少法律风险,保障信贷资产安全?这是商业银行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依据担保法、国际私法等相关法律的理论和实践,对境外母公司担保的可行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了法律分析和建议,旨在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有所裨益。
  关健词:境外母公司担保 法律冲突 信贷风险防范
    
  一、 关于境外母公司担保的法律提示
  
  (一)境外母公司为境内子公司担保的可行性
  近年来,一些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在向银行融资时,由于企业自身的资产和信用不足,遂采取了以与企业或者外方股东有密切联系的境外母公司作为保证人的融资方式。境外母公司作为保证人出具保证函,向国内银行提供担保,银行经审查同意后,给借款人贷款。此举,在某种意义上拓宽了企业融资的担保渠道,为企业的融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境外母公司信誉好,经济实力强,还贷保证意愿强烈,境外母公司所在国对此类担保的法律规范与中国法律无冲突或者障碍,例如世界500强中的一些企业或者境外著名的大企业。这类担保有其可行性。目前在上海、苏州等地的银行此类担保也有个案开展,但是银行和法律界对此类担保,到目前为止所持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
  银行采取谨慎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1、境外母公司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公司往往由于不在中国境内,实际信息不对称,无法真正意义上获得企业实际财务能力和信用度的真实信息。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2、国内贷款银行对母公司所在国法律并不熟悉,而且在客观上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不一,国与国之间有时会产生在法律上的冲突,或者法律障碍,最终使得担保无效或者无法实现目的,从而导致索偿困难或无果。
  3、一旦发生担保纠纷,即使在中国的裁决得到母公司所在国的承认和执行,但是由于担保物资在国外,担保物的递送要通过境外一国或者第三国,不仅时间长、费用高、手续多,而且执行的难度和复杂度要远超在中国境内的执行。
  4、境外担保国如发生罢工、动乱、战争情况,那么就可能会造成担保免责,银行对担保无法追偿。
  鉴于以上包括但不限于的一些因素所隐含的风险,银行在实际选择境外担保时必须严格审查、考虑周密,手续完备、真实合法,符合国际惯例,尽量避免产生风险。
  
  (二)境外母公司提供担保可能存在的法律障碍、法律冲突。
  境外母公司的担保属于涉外担保合同,所含有的涉外因素为:
  1. 合同的主体:即当事人,从一方来看是本国人(自然人或者法人),从另一方来看是外国人(自然人或者法人),或者是居住在境外受外国法律支配的自然人或者法人;
  2. 合同的对象:从一方来看担保的资产在国外,担保若实施,是需要从一国交付到另一国,或者第三国;
  3. 合同的内容:即权利义务内容的发生或者履行可能在国外。如双方发生权利义务方面的争议或纠纷,究竟适用何国法律,因各国的法律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这有可能出现法律冲突。
  若母公司所在国选择得当,此类担保在法律上就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反之则会产生障碍。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第263条的规定,“请求和提供司法协助,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进行;没有条约关系的通过外交途径进行。”目前我国仅参加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又称“纽约公约”)。1987年4月22日对我国生效)并与一些国家签定了互惠条例。例如:若母公司在德国,银行可要求母公司签发的担保函符合双方国家的民商事法律、并且适用中国的法律。就争议处理问题选用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的仲裁,那么日后如有裁决则对双方发生法律效力。该裁决银行可通过中国的法院签发后向德国的法院递送,在获得承认后,可以由德国的执行地法院协助执行。因为中国、德国共同参加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
上一篇:公司治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