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当前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事情是,抓紧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简化、下放和取消现行的投资审批。竞争性行业完全实行登记备案制;交通、能源、水利和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国家已有“十五”计划,相关部门只须据以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原则上应由地方根据已批准的城市发展规划负责实施。层层审批不仅不能丝毫解决我们担心的重复建设问题,相反却造就了决策随意、效率低下和无人负责。(2)将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区分为经营性的、半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三类。政府主要承担完全不能市场化的即非经营性的项目,其他的都应该采取企业化或半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方式。例如,公路可在已有基础上分成三类,即完全商业化运作的高速公路、限定期限收费经营的一、二级公路,完全公益性的县乡公路。上海等地在路、桥、隧、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市场化运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尽可能地把一些公益事业推向市场,既是世界潮流,更符合中国实际。例如,地铁和轻轨,由于我国人口密度大,利用率高,只要合理确定价格形成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并达到保本微利是完全可能的。又如,医院、学校及其他文化、体育设施,也都可以进一步划清类别,找准定位。(3)进一步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除极个别的特殊领域之外,都要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实行公开、公正和公平的资格审查和招标投标。
在严格实行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投资活动直接干预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关于发展债券市场,我们应当形成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第一,规模庞大、功能上与股票市场互为补充的债券市场,是成熟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我国却多年来存在着重股轻债的观念。实际上,债券市场介于银行存贷款和股市之间,正好能够满足投资人对特定风险收益的偏好,也方便筹资者选择不同的条件来筹措资金。债券市场的不发达,减少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大量的资金涌向有限的股票市场,导致了市盈率畸高,资金的廉价又会造成巨额的资源闲置和浪费。一旦泡沫破裂,股市大幅下跌,反过来还会影响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当前尤其需要启动和发展债券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分散市场风险。第二,投资人如果以银行存款的方式进行“投资”,那么他对于银行进一步如何发放贷款项目,既没有进行监督的利益驱动,也没有监督的体制保障。但如果投资人以直接融资的方式投资于市政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其对项目的关注必然增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融通资金的正常有效使用,解决了投资人监督缺位问题。第三,认为机构或企业发债的风险较大,更容易出现偿债困难,导致更大不良后果的观点是偏颇的。对政府和投资者而言,允许企业发债和允许其发股的风险度是相同的,发行条件的成熟程度也是大体一致的。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垃圾股同样也会有垃圾债,风险是客观存在。如果要进行比较的话,投资者购买一个企业的股票比之购买其债券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三、抓紧探索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在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规模往往超过股本市场的规模。对于企业债,我们已有较多的讨论和介绍。对于政府债,我们往往理解为国债,其实还有地方政府债,带有半政府背景的机构债等等。从我国目前加快城市化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来看,发展市政债或机构债尤为紧迫。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
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所谓市政债券,指的是各州以及州以下市政机构发行的一种长期债券,发行机构在发行市政债券时需要指明其所确定的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固定日期。目前,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美国各州、县政府以及下属机构筹集公共事业所需资金的重要市场。美国市政债市场与股票市场、国债市场以及企业债市场并列为美国四大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