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2)
2017-08-24 02:15
导读:美国1987年股市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股市风潮。从1982年开始,美国的财政赤字便居高不下,贸易赤字也逐年上升。这是美国 经济 发展 中的极大隐患。而
美国1987年股市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股市风潮。从1982年开始,美国的财政赤字便居高不下,贸易赤字也逐年上升。这是美国 经济 发展 中的极大隐患。而此时美国的股市却仍是一片繁荣景象,直到1987年7月16日,道.琼斯指数为2496.97点,到8月25日达到2722.42点,人们对股市上升到3000点充满信心。然而,在繁荣背后已隐藏着危机,市场已经出现过几次抛售风潮,出于对美元贬值的担心,部分外国资本撤出美国股市。1987年9月,大约350亿美元的日本资金从美国撤出,其他投资者对美国股市的信心开始动摇。10月1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8月份美国贸易逆差为157亿美元,比预计数高出50%。这一消息引起了外国投资者的担心,因为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可能会使美元贬值,由此对美国的 金融 市场产生了怀疑和恐惧,这些投资者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大量抛售股票,到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这天,其交易是以延续周五的下滑开始的,这表明上周末积累了大量卖单。但是当证券交易机构的电脑系统开始不堪重负的时候,混乱就一发而不可收了,下卖单的电话线完全堵塞,那些好不容易冲过了忙音阻扰的顾客发现,他们的代理人根本不愿意接电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那些站在交易台前维持秩序的专家们发现他们自己也在面临可怕的金融风险。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开盘后半小时,道.琼斯指数下跌了93.18点,随后继续暴跌到201点。下午,道.琼斯指数虽有升降波动,但已经无力回天,到收盘时,道.琼斯指数从2246.72点跌至1738.40点,下跌了508.32点,下跌幅度为22.6%,创下了一天下跌的最高纪录,股票市值在1天内损失了大约5000亿美元,这就是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就在“黑色星期一”这一天,东京日经225种股票平均指数下跌了620点,跌幅为2.3%;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421点,跌幅为11.3%;伦敦金融时报30种股票指数下跌了183.7点,跌幅为10.1%,100种股票指数下跌了249.6点,跌至2053.3点;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了169点,跌幅为12.1%;吉隆坡综合指数下跌了51点,跌幅为12.4%;悉尼指数下跌了80点,跌幅为3.7%。此外,巴黎、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米兰、阿姆斯特丹等股市均有6%至11%不同程度的下跌,形成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股市冲击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黑色星期一”之后的星期一,即1987年10月26日,在亚太地区股票市场爆发了危机。由于受美国和欧洲股市暴跌的影响,10月19日,香港股民大量抛售股票,恒生指数一日猛跌420点,以3362.79收市,下跌幅度为11%,创空前最大跌幅。10月20日,香港联交所宣布停市4天,以采取救市措施。10月26日,经过停市整顿的香港股市复市,不料开市即出现抛售浪潮,恒生指数狂泻,下跌1120.70点,以2241.69点收市,跌幅创下33.5%的 历史 最高纪录。香港股市暴跌的冲击波迅速传回到欧洲大陆,在26日当天,纽约股市下跌10%,伦敦股市下跌6.2%,其他各地股市也又一次急骤下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股市的崩盘传导给了欧洲股市、伦敦股市、亚太股市等,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反过来,这些国家和地区股市的暴跌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股市的震荡。由此可见,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逐渐加强,也为金融风险的传导提供了新的路径。
四、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风险的传导
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资产、各类金融机构密切相连,相互交织成一个复杂的金融体系,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相互影响传递,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也基本上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网络 性效应。
从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美国次级债抵押贷款违约率达到四年新高,拖累全球股市大幅度下跌。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纪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美国次级债房贷风险引发全球股市震荡,英国、法国、欧元区市场、亚太地区股票指数大幅度下跌。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起的风暴已经越来越大,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的三只基金冻结赎回引发市场的恐慌,从当日欧洲市场重挫2%开始,到美国股市,再到亚洲股市,甚至每个商品市场乃至黄金市场。8月10日下午,欧洲股市开盘后仍延续周四跌势,几大股指数全面重挫,泛欧绩优30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各下跌1.7%,德国DAX指数下跌1.9%。为避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世界各国央行开始向金融市场注资,美联储下属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于2007年8月10日连续三次注资,总额已达380亿美元;全球央行在48小时内向金融市场注资超过3262亿美元。
美国次级债风险首先出现在美国金融机构,后引发到美国资本市场,随后传导到英国、法国、欧洲市场、亚太地区的股票市场。可见,金融风险无论产生于金融体系内部还是来自外部,风险产生后就会在金融机构内部、金融机构之间、金融市场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之间沿着特定的路径传导,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传导路径网络。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可用下图描述:
参考 文献 :
[1]石俊志.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防范[M].北京: 中国 金融出版社,2001.
[2]邓名然,夏?. 企业 风险传导及其载体研究[J].财会通讯,2006,(1).
[3]姜建清.金融风潮深思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罗斯·米勒.实验经济学:如何构建完美的金融市场[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