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

2017-08-24 02:15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金融风险传导的路径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 金融 风险产生后,如果未被及时化解而长时积累

  [摘 要] 金融 风险产生后,如果未被及时化解而长时积累,就会引起金融风险的传导。金融风险的传导有其特定的路径,包括 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风险传导、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和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之间的风险传导。要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一定要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其产生及传导阶段,从而剪断风险传导的链条,从根本上抵御金融危机爆发。
  [关键词]金融风险;传导;路径
  
  随着 经济 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 发展 ,金融风险也在加剧,并严重地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发展。金融风险是金融活动的伴生物,是在金融活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金融风险不是某种孤立的系统内风险,而会扩散、辐射到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金融风险产生后,如果未被及时化解而长时积累,就会引起金融风险的传导。
  
  一、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风险传导
  
  金融机构内部某个部门发生了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就会引起风险的传导,即传导到该机构的其他部门,然后使该金融机构面临风险。如信贷部、国际业务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等部门之间风险的传导。当信贷部在发放贷款时,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很难确保在资金配置上的合理和安全,所以发生资产和收入损失的可能性也在所难免;当贷款不能及时全额收回时,银行会产生不良资产(即信用风险),如果不良资产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其资产质量不佳、收益质量下降;如果此时银行的大部分债务到期,该银行将面临不能偿债的风险,其信用风险就会传导到该金融机构的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等,从而使该金融机构面临风险,这就是风险在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传导。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英国1995年著名的“巴林事件”,就是由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员里克.尼森越权交易衍生工具带来巨额亏损,再加上巴林银行缺少合理的独立监督机制,为交易员提供了可乘之机,管理层无法及时获取交易的真实情况,最终因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失控引起巴林银行的破产。尼森在进行衍生品初期交易失败后,为了赢回损失,利用杠杆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自有资金和实际控制的资金存在一个比例关系,这就是所谓的“杠杆率”)买入价值70亿美元的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及其期权,并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进行涉及200亿美元的空头投机,最终使得巴林银行损失10亿美元自有资本而破产。
  该事件说明,由于金融机构内部某个部门的失职(或某个人员的违规操作),将会造成某金融机构的倒闭。如果巴林银行建有完备的交易记录、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独立的风险管理、清晰的人事限制以及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政策,则不会倒闭。
  
  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
  
  由于 现代 金融机构存在极其密切的联系,如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把所有银行联系在一起,多边清算差额的支付清算系统面临的任何微小的支付困难都会酿成全面的流动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金融机构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个别金融机构经营出现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金融机构。因为金融机构与一般工商 企业 不同,其经营和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公众高度信任的基础上;同时,金融机构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连接和聚集着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另外,还向社会提供信用中介服务,这就使得各金融机构之间紧密联系、互为依存,再加上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拆借,造成金融机构之间时刻在发生着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某一金融机构出现危机,会引起公众对所有金融机构信心的丧失,从而使某金融机构的风险传导到其他金融机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另外,如果金融机构某大型贷款客户无力偿还贷款时,可能造成金融机构支付安排上的困难对其存款客户无力支付。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与客户之间、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一个个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 网络 链条,任何一个链条被破坏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市场出现危机。
  我国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是我国自建国以来首家关闭的银行。海发行是海南省政府提出组建的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时有大量的高成本资金压在房地产上,债务压力极大,已经积累了较严重的金融风险。1995年,房地产建设热潮刚刚退去,资金来源匮乏,高息揽存成为海南省金融机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海发行也很快陷入高息揽存的怪圈。另外,就资产管理而言,海发行在短短的3年内新增了大量坏账,即从开业到1995年末,海发行总部先后向5家分支机构借出资金58笔3.56亿元,未收回一笔;到1996年3月,海发行总部对5家分支机构的支持资金达85笔,累计发生额8.49亿元。
  巨额的债务、高息揽存、大量坏账是海发行经营的三大困境。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海发行被迫兼并和托管海南省数十家陷入支付危机的城市信用社。海发行原本是“自身难保”,但行政干预的后果把海发行引向了深渊。1997年12月,海发行各营业网点排起了长龙,并很快演变成挤兑风潮,建国以来几乎从未发生过的挤兑情况突然在 中国 最南端的最大经济特区发生了。海南原有城市信用社34家,分布在14个市县,大都是1992年前批准的,管理混乱,问题很多。1997年5月,海口市人民信用社主任出逃,接着引起了支付危机,随后,全省十多家城市信用社受到传染,引发了大面积的支付危机。海南省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为解决城市信用社的金融风险,最后决定由海发行接受这批债务累累的信用社。1997年12月16日,海南省28家城市信用社并入海发行,接管之后,原以为取款无望的储户很快在海发行营业部的门口排起了长队,恐慌很快积累成挤兑风潮。最初的几天,现金以每天一两个亿的速度流出,到12月31日,海发行10天共兑付原城市信用社存款9.87亿元,其中92.5%是居民储蓄存款。由于原城市信用社和海发行均存在高息揽存现象,当海发行出现危机尤其是接管原城市信用社时,海发行便停止向储户支付高息,甚至开始追扣原已发出的部分高息,其结果是严重损害了海发行的信誉,并对储户的利益形成直接冲击,大批海发行储户加入到提取大军中来,有的大户甚至不惜损失数万元的利差,提前将定期存款取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原城市信用社和海发行的两股挤兑大军,使海发行脆弱的资金链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1997年初海发行先后从人民银行获得共30多亿元的再贷款。1998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拒绝增加再贷款,海发行随后推出的限额取款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兑付限额从2万元、5千元、1千元、200元一路下滑,到6月19日,海南省委大院里的海发行网点的兑付限额已经下降到100元。两天之后,海发行被公告关闭。
  银行作为经营信贷资金的企业,自有资本所占比例极低,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的风险就会扩大甚至演变成危机。从海发行的教训来看,导致其关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巨额的债务、高息揽存、大量的坏账,这反映了金融风险的客观性,在风险扩大的情况下,其传染性将引发储户挤兑风潮。
  
  三、金融市场之间风险的传导
  
  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在全球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国际游资的频繁流动,市场之间的环环相联,使股市、债市、汇市、期市等不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互动性也大大加强,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态势。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深入,这种态势将不会减弱。

上一篇:金融危机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