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次级债券市场约束机制的有效性研究(2)
2017-08-25 01:51
导读:2、相当数目的合格的投资者。“合格”投资者包含的含义是: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风险评估能力。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具有足够规模的非银行机构投资者。
2、相当数目的合格的投资者。“合格”投资者包含的含义是: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风险评估能力。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具有足够规模的非银行机构投资者。私人投资者由于规模较小而更愿意搭便车.而不是往监视,而外国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的债权投资一向爱好不大。市场上,商行和保险公司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较长的资金期限结构,但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在数目上有很严格的限制。
商行之间相互持有大量对方债券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使得次级债券更多地沦为一种在形式上充足资本的工具,还会造成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增加。
3、激励相容的金融安全网。当次级债券权益人以为国家会在贸易银行倒闭的时候给予银行救助,治理层们会更加倾向承担风险。次级债券持有人对银行风险的敏感度降低,进而扭曲债券定价。我国贸易银行中尽大多数都有国有股份,隐含的政府担保在贸易银行信誉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极大削弱了次级债券投资者对贸易银行风险的关注。
4、银行企业治理机制。在企业治理机制行之有效时,治理层会由于过高的融资本钱而降低风险。但我国贸易银行的产权制度、治理机制与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存在较大差距,会严重影响次级债券的效果。
5、活动性足够强的债券市场。《贸易银行次级债券发行治理办法》规定了,私募的次级债券只能在认购人之间进行转让,而公然发行的次级债券,“经人民银行批准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交易”,可见没有明确的次级债券二级市场,次级债券要想及时对贸易银行的经营状况做出反应根本不现实,活动性几乎不存在。
6、有效的监管手段。有力的监管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监管者确实与次级债券持有者拥有相同的动机与利益曲线。第二,有效的监管体系。我国国有银行产权制度不清,监管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国有银行经营者重合,这时,监管者的动机究竟是减少风险,还是增加收进,就不是那么轻易辨别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另外,在贸易银行监管体系方面,也存在题目:第一,滞后性。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银行所存在的题目并且做出反应。第二,主观随意性。监管制度缺乏制约平衡机制。第三,非公平性。对各类贸易银行的监管往往使用的是非同一标准。
四、结论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机制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无法达到自动监控银行风险的预期效果。银行业改革不是引进一个现成的工具就可以简单解决的,更重要的是银行内部及外部的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