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选择

2017-08-30 04:1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论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选择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摘要]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汇率无论是对单个国
[摘要]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汇率无论是对单个国家经济还是对国际经济整体而言,都是影响巨大的经济变量。但是它能否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上,则取决于合理的汇率安排。所以,东亚国家和地区应积极、有步骤地加强成员之间的政策协调和货币合作,逐步推进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的进程。
  [关键词]东亚;汇率协调;单一货币区
  
  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东亚货币合作在近年来有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其中,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东亚货币合作至关重要,是东亚货币合作不可逾越的阶段。所谓东亚汇率协调是指通过东亚国家的汇率协调与合作,建立起稳定的区域汇率安排,既能够维持本地区的金融稳定,又为建立东亚货币联盟打下坚实基础。
  
  一、东亚各国汇率制度选择面临的困境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前,大部分东亚国家的汇率制度事实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危机期间,这种固定汇率制度被采用的国家所放弃,转而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而危机之后,在东亚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存在“浮动恐惧”(fear of floating)的现象,其实际汇率事实上均有回归盯住美元的倾向。目前,东亚各国汇率制度选择面临困难。一方面,东亚各国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如果说在经济发展初期,出于促进贸易发展而选择的盯住汇率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随着时间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盯住美元不再是东亚各国理想的汇率制度选择。自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东亚各国与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大大削弱,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成本较高。同时,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易受投机资本攻击,引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浮动汇率制度也并非东亚各国的合理选择。首先,从对外经济依存度看,浮动汇率无法满足东亚地区稳定国内价格水平和贸易商品价格的要求。东亚各国主要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在浮动汇率下增加了贸易风险,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其次,浮动汇率往往具有过度波动性,出现汇率“超调”(Overshooting),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常常亏损巨大。最后,“浮动恐惧”心理决定东亚各国不可能实行真正的自由浮动汇率。目前,东亚各国在名义浮动下对汇率波动实施比较严格的管理,同时又大力积累外汇储备的做法,正是“浮动恐惧”的表现。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因此,东亚各国从危机前的盯住汇率制到危机发生时的浮动汇率制,现在又重新回到固定汇率的历程,是这种矛盾的真实写照。根据以上分析,东亚各国在汇率安排上不适应“取两极”。一些学者认为区域汇率协调安排才是东亚经济稳定的可行出路。
  
  二、东亚汇率协调的经济基础
  
  (一)区域内贸易比重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东亚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内贸易比重近年来不断提高,在2003年更是超过了50%。可见,东亚区域内贸易的依赖性很高,区域内长久的贸易合作及发达的贸易投资,将促使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也内在地要求东亚各国之间汇率的相互稳定,这为东亚地区进行汇率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信息不对称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