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2017-08-30 04:1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信息不对称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商业银行 市场的基本功能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商业银行 市场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一种渠道,将储蓄者手中的富余资金转移到那些资金短缺的支出者手中,这种转移增进了中所有人的经济福利,因为它使得资金从那些没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们手中转移到那些拥有这些机会的人们的手中,从而提高了经济社会的效率。然而金融市场上,借贷双方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造成的发生在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两个阶段。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贷款风险的借款者常常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而且是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由于逆向选择使贷款可能招致风险,即使市场上有风险较低的贷款机会,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道德风险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交易之后发生的问题,是指借款着可能从事放款者并不期望的活动的风险,因为这些活动使贷款很可能难以归还。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宁可做出不发放贷款的决定。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了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是金融市场正常发挥功能的重要障碍。“当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累积到致使市场不能有效地在储蓄者和有生产投资机会的人们之间融通资金的严重程度,金融危机就发生了。”(注:米什金:《货币
金融学》(第四版),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6页。) (一)商业银行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回应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办法可以是信息的私人生产和销售,即设立私人公司,由它们向资金供应者提供那些正在为投资寻找资金的个人或公司的详细情况。然而,由于存在所谓搭便车问题造成了一种障碍,使私人市场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以消除导致逆向选择的所有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搭便车问题也弱化了监督,能够减少道德风险的信息生产量也减少了。政府可加强管理以增加金融市场的信息,但不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及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尽管政府管理弱化了逆向选择,但并不会消灭它”(注: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89页。),对降低道德风险的措施也只有一定的效力(注: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3页。)。 而商业银行作为中介机构,持有大量的私人贷款即非交易贷款,从而避免了搭便车问题,这是商业银行得以成功地在金融市场上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私人贷款是不交易的,没有人能搭商业银行生产信息并监督和执行合约的便车,于是提供私人贷款的商业银行获得了监督和执行合约的收益。商业银行成为生产信息的专家,而且具有从信息生产中获利的能力。比起单个的个人来说,商业银行在甄别贷款风险、防范由逆向选择造成的损失方面其经验和办法要丰富的多,在监督贷款者从而减少由道德风险造成的损失方面有着专长。商业银行从事生产信息的活动克服了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引起的逆向选择并减少了藏匿于合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便利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性投资,发挥了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提高了经济社会的效率。 (二)商业银行运作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困扰 尽管商业银行的产生本身是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回应,但这一机制本身会产生新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的运作也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困扰,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关系、贷款关系以及内部之中。 商业银行与存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所拥有的自身的信息显然超过债权人(存款人),存款人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水平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不了解,这种存款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意味着存款人可能存款于一家经营不佳的商业银行,道德风险意味着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盈利的目的可能会将存款投入高风险项目,二者都会导致存款人的利益受到损害。从存款者的角度看,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他们难以确定商业银行资产的质量,存款人在选择商业银行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存款人在不能获取其他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利率高就成为其选择商业银行的首要条件,那些愿意支付较高利率、资信水平较低的商业银行在争取存款方面反而占了优势,从而造成逆向选择。而商业银行高息揽存的资金必然要用于高风险投资以获取高额利润,其结果是银行一旦失手,存款人资金安全将无法保障,存款人因此成为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和牺牲品。一旦个别银行倒闭,由于缺乏充足的信息去辨别持有其资金的商业银行是否健全可靠,容易产生强烈的抽回资金的冲动,由此引发的挤兑同时在好银行和坏银行发生,“感染效应”使得银行体系在缺乏有力的信息保障时容易陷入“恐慌”。 贷款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与借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商业银行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信贷市场上,授受信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受信主体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授信主体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他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在信用合约签定之前,非对称信息将导致信贷市场中“劣等客户驱逐优等客户”的逆向选择;而在信用合约签定之后,产生信息优势方(受信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逆向选择意味着最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借款人,就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的人,而且也是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可能从事从贷款人的立场来看风险很大会导致贷款无法归还的活动。 信息不对称情况也广泛存在于商业银行内部上级行和下级行以及各种活动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人——代理人的理论框架下予以,由于信息不对称,当代理人的成果同时取决于其努力程度和不由其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而且两种因素对委托人来说无法完全区分时,代理人可能会产生偷懒、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道德风险是由于代理人的行为导致委托人受损,而逆向选择是由于代理人分布的偏向性而使委托人受损,而且道德风险行为会加重逆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