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替代性保险市场的应对策略(3)
2017-09-02 02:48
导读:(二)强化流程利益,创新组织结构,简化客户交易程序 1.公司应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组织设置,达到精减、高效、扁平化。根据这一原则,对现
(二)强化流程利益,创新组织结构,简化客户交易程序 1.公司应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组织设置,达到精减、高效、扁平化。根据这一原则,对现有各级公司的管理部门的设置要能并的就并,能合署办公的要合署办公。改变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和按行政级别建立隶属关系的传统做法,实行按保费和利润标准设置管理机构。的组织机构不再是“多级管理”,而是呈现“扁平化”趋势,以专业技术组织的职能部门仍将存在,但部门之间的“边界”大大淡化。这样可以压缩管理人员,增强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 2.新型组织模式与纵向垂直、层次众多、等级森严、链式管理的旧组织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组织弹性化、架构扁平化”,同时,要求我们培养或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公司要多渠道地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3.及时对公司的体制架构和发展重心做出调整,加快股份制改造,扩充保险资金,以抵抗外资保险公司的冲击,同时通过调整内部机制,分流人员,精减公司主体结构。适应中介市场的发展,及时做出对现有人员岗位结构的合理调整,向中介组织有效的分流人员。
(三)强化关系利益,密切与替代性保险市场主体的合作 1.与竞争对手确立市场“双赢”的原则。保险主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竞争,但也有合作,为了共同的生存与发展,保险主体间的合作则会相对加强,“双赢”的原则则会成为保险游戏的规则之一。竞争的实践告诉我们:与竞争者进行拉锯战的另一个问题是很难分出胜负。通常的输赢是昂贵的代价换来的胜利,于是就变成了“双输”。典型的例子就是通过降价来夺取市场,竞争对手也会降价,最终的结果是双方的市场份额减少,利润降低。所以,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多,同一保险标的,尤其是大型工程项目、大型企业、大型活动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联合共保的现象愈来愈多,这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整体偿付能力和承保质量,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竞争氛围,避免恶性竞争,这说明“双赢”的规则正日渐起作用。 2.加强与保险中介组织的合作。从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看,一个完善的保险市场既要有保险公司的适度成长,还必须有保险中介组织的积极参与。在我国,随着保险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保险经纪人、代理人、公估人等中介组织的成长,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的保险市场,提高保险经济的经营效率,而且有利于形成市场规范、加快保险市场的开发和保险产品及经营方式的创新。国有保险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努力与之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合力营造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性态势,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获得与保险中介组织的真诚合作,建立起公司与客户和保险中介组织的良好合作模式,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3.加强与客户联系,参与客户的风险管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其功能从最基本的业务基础上做出了很大的延伸,已经扩展到了协助客户实现风险管理及保险目标这一广泛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转移等全方位的服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保险公司不断创新出产品和服务,这一趋势已使风险管理在传统的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向着策略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灾害风险的方向发展。因此,国有保险公司应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进行与客户服务有关的深度开展,强化与客户的业务往来关系,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精尖的服务内容,以赢得客户的信赖。
(四)创建三维营销体系,应对替代性保险市场,必须更新观念 在应对替代性保险市场,创建三维营销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实质性的观念更新。观念的更新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一是树立彻底的市场经济观念。这意味着要彻底摒弃过去的计划经济中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东西,企业的目标、机构设置、资源配置、运作方式、产品设计、开发与营销均应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运作,使其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二是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与市场经济相伴的必然是法制经济,尤其在入世后,将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种法规,依法经营不仅仅是指遵纪守法,而且还要维护自身的经营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健康发展。三是树立集约化经营的观念。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彻底改变过去片面强调业务发展速度、忽视内部管理和经营效益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切实强化内部管理,正确处理内涵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提高经营的技术含量,转变增长方式,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四是牢固树立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最大的,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目标,国有保险公司,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鼻子”不放,实现速度、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真正发挥国有企业的功能,推动中资保险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