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深入研究(3)
2017-09-02 04:40
导读:第一,在其他国家,员工的实际收入和工资单上的工资基本上是一致的,它包括了岗位补贴、奖金、红利、加班费等全部收入。而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
第一,在其他国家,员工的实际收入和工资单上的工资基本上是一致的,它包括了岗位补贴、奖金、红利、加班费等全部收入。而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企业背景,收入中包括工资收入和福利收入。按照当前我国统计部门的标准,工资中包括计时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计件工资与计件超额工资、各种奖金、各种津贴、加班工资和其他工资。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利益驱使,往往以种种名义发放一些不统计在“工资总额”内的收入。曾有一份关于国内某大型国有金融企业的
调查报告指出,职工内退后的养老金收入对工资表中的“工资收入”的替代率为70%左右,但是,养老金收入对在职时的“全部收入”的替代率不到30%,相差甚为悬殊。据有关专家估计,从整个社会角度而言,我国工资外收入相当于工资收入的40%。
第二,再从工资与消费和储蓄的关系来分析。我国2003年城镇居民新增储蓄额16631.9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34102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对统计指标的解释,可支配收入等于家庭成员得到的可用于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这样算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应至少为两者之和,即50733.9亿元;但在我国2004年《统计年鉴》中,列出的我国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仅为44374亿元。可见,城镇居民的消费与储蓄之和远远大于国家统计的收入,即工资单收入。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我国通过工资单统计的收入,不能够准确衡量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收入。
上面分析指出,我国的名义工资低于实际工资,养老金替代率为80%只是名义替代率,实际替代率将远远小于该水平,与国际标准(80%)实际上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说明我国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偏低。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是不可取的。如果降低目前的替代率,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将难以满足基本养老需求的制度设计目标,难以保证退休人员保持与退休前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要想提高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仅靠政府继续加大支付力度和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恐怕是不现实的。只有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形成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才是出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三、企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定位
在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应该综合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政策定位。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应坚持采取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企业年金为辅的发展模式。
发展养老保险体系应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这是和我国的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生产,公平分配。在现阶段物质生活有欠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做不到人人富裕,但是可以而且也应该做到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此外,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国家的公共政策,目标应该是提高社会最底层人的福利,通过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增加弱势群体的福利。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在取得令世界惊叹的持续高增长的同时,也迅速从收入平均的国家迈进了贫富差距巨大的国家行列。一个很有力的证明就是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0.4的警戒标准线(见图2),与经济发达程度相似的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偏高,说明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这种趋势变化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基于目前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身还不十分成熟,覆盖面又十分有限,许多非常贫穷的人被排斥在养老保障大门之外,所以现阶段的任务应是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运用再分配手段缩小贫富悬殊差距。
发展养老保险体系又必须有企业年金的支撑,这是由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发展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第一件大事。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企业内部职工的奉献。企业年金是一种由企业自主创立并提供的养老金计划,一般覆盖企业内部所有职工,而企业的缴费水平直接决定着该企业员工的福利水平。该计划往往与职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相挂钩,使企业利益同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员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员工奉献的越多,从企业得到的企业年金额度也就越大,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差别化的企业年金计划方案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稳定人才队伍。企业年金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它更多地体现了激励效率的特征;企业也可以通过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总体上说,基本养老保险的目的是向所有老年人提供收入补偿,是在追求平等和收入再分配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主要考虑的是社会公平,排除退休前的工作性质差异及贡献差异,而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高度抽象化后确定他们退休后基本一致的待遇水平。而企业年金的目的是通过差别分配来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追求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两者合理地结合则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结合,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并且也满足了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