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结构视角的投资与经济稳定(2)
2017-09-06 02:51
导读: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中,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持续性内容就是努力将投资稳定在一定合理的水平上,其中,加强对一些明显短缺的行业和房地产的投资尤应给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中,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持续性内容就是努力将投资稳定在一定合理的水平上,其中,加强对一些明显短缺的行业和房地产的投资尤应给予关注从最近国家综合管理部门的政策趋势看,这种认识已有相当程度的共识
二目前的金融结构对投资率波动产生放大效应
回顾我国20多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历史,投资增长率剧烈波动固然值得警惕;而如何完善支持投资的金融机制与金融结构,更是值得关注的紧要问题这是因为不当的金融支持机制,不仅会加剧投资波动,而且会使投资波动演变为不良资产的反复积累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以银行间接融资为基本特征在这种金融结构下,全社会储蓄主要以存款方式集中于银行体系,全社会的投资,也相应的主要由银行贷款来支持这种融资模式的最大问题有二,一是导致储蓄与投资的期限结构严重“错配”,当前银行的房地产信贷就充分说明了这种期限“错配”;二是在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下,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极不对称,银行承担过度的金融风险,而投资波动加剧银行金融风险与不良资产的积累
从运行机制来看,银行贷款的放缩天然是“顺周期”的,因而它存在着放大经济波动的倾向当经济扩张时,在实体经济领域高利润的诱引下,银行贷款迅速膨胀,并推动经济迅速走向过热;而在经济紧缩时,银行也会受制于实体经济领域的普遍衰退,贷款会加速收缩,从而加大经济的紧缩程度毫无疑问,加息收紧过于宽松的信贷环境,对抑制信贷增长有较明显的功效,但整体宏观调控成效却不显著这是因为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投资与消费外贸与内需等重大经济关系较不协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艰难,再加上人民币汇率制度缺乏弹性等外部经济问题,使加息的利弊影响好坏参半这就使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上面临多方掣肘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正是认识到银行间接融资存在上述的缺陷,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增大直接融资,相对缩小间接融资的比重亚洲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趋势更为显著这是因为从金融技术角度来看,直接融资更容易在储蓄与投资之间形成期限的配合;同时由于金融工具的购买者直接面对其出售者,投资风险将在全体市场参与者之间获得分担
三优化金融结构,促进投资平稳增长
以经济总量指标作为对比的参照系,我国的一些金融总量指标并不低而我国的金融结构创新则明显滞后于总量扩张,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相当突出目前,国家银行基本控制着社会资本的形成,资本市场与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呈现非均衡性
资本市场发展的非均衡性,首先表现在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是滞后的和非市场化的;其次表现在资本市场发展结构失衡,债券市场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而金融机构缺乏多元化,一方面导致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稀缺,另一方面不利于金融商品均衡价格的形成因为金融机构多元化可以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促使市场容量和金融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即使我们考虑到随着经济总量增长而导致的金融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新业务的推出,但由于金融产品内在的同质性,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还是会朝着更充分竞争的方向发展多方力量重复博弈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都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从而导致各类金融商品的价格具有稳定均衡的趋势由于资本市场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发展的非均衡,其结果是导致企业融资结构单一机制不健全和功能缺陷,如缺少债券融资的激励机制信息传递功能破产和控制机制,这与国际企业融资结构潮流即股权融资的衰落和债权融资的兴起极不适应,现在美国债市规模约是股市的5倍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不可否认,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固然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还将持续较长时间,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发育即使相对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严重滞后的这种落后的金融结构使得我国经济运行中缺乏有效的风险化解机制,使得每次的调控压力集中在银行单方面,促使银行的不良资产呈政策性累积随着WTO过渡期结束,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将是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抵御和化解能力显得尤为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软肋”,成为中国金融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金融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我国目前面临金融结构升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