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保险社会管理八大功能(4)
2017-09-09 02:05
导读:三、树立诚伯意识,改善现代保险社会管理质量。 要积极推进保险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全面建立保险业信用记录、保险信息披露和保险监管政务公
三、树立诚伯意识,改善现代保险社会管理质量。 要积极推进保险信息化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全面建立保险业信用记录、保险信息披露和保险监管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保险营销人员信用记录,通过奖优罚劣,塑造诚信文化,一方面通过举行优秀营销员评比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另一方面指导建立业内制裁制度,由公司、协会和监管部门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督查,让违规失信行为无处容身,督促保险机构强化信息披露,在不涉及商业机密的前提下,降低公众了解保险公司经营信息的成本,尽可能避免信息不对称,把放心消费活动引向深入:及时公开监管政策法规、审批动态和重大措施,在积极创新的同时保持监管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增强监管机关的公信力,从而全面树立保险业的讲信用、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
四、树立协作意识,提高现代保险社会管理的效率。 保险监管部门必须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作,才能提高现代保险社会管理的效率。首先,随着混业经营逐渐成为国际趋势,我国的保险也不断与银行、证券等其它金融业务相互渗透和融合,产品边界日益模糊,大型金融服务集团不断涌现。为了避免监管真空,保险监管部门要建立与银行、证券监管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分业监管、职责明确、合作有序、规则透明、讲求实效的原则,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止金融风险交叉感染,保证金融业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其次,要建立与农业、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研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政策效能,引导保险业通过加快险种创新、扩大服务领域,更好地服务各个行业发展,真正实现多赢的良好格局。第三,加强与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的协调,避免多头监管,重复执法,乱收费乱摊派现象,拓宽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为保险业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