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探讨
2017-09-19 06:4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思路探讨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由利率管制逐步实
摘要:由利率管制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是市场国家利率制度的必然演化之路,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实质性改革的攻坚阶段。如何稳步推进今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本文拟就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内容、状况和可行性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利率管制 货币市场
在经济运行中,资通是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资金融通的本质就是货币资本即资金的借贷活动。货币资本借贷过程中,资金盈余者获得的收益就是货币资本的利息。利率是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其本质表现为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简单地说就是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
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利率管制是指政府部门对利率水平的变化设置的一个最高限度(一般是对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和一个最低限(一般是指贷款利率),利率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浮动或者不允许浮动,它是国家或政府出于特定目的,将资金利率压低到市场均衡利率之下的一种政策措施。各国的发展历程表明:许多国家都曾经选择或者正采取利率管制政策,试图借此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显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利率市场化开始成为世界性潮流。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分别于1986年和1994年全面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许多发展家也掀起了利率市场化的高潮。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原有利率管制的弊端开始显现:造成了经济的低效和失衡,经济的低效和失衡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利率管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中的“瓶颈”。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利率市场化的着眼点是一种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形成机制,是资金价格的市场机制,上的资金资源完全按照市场在社会上流动,金融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上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微观主体对资金需求没有扭曲,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可以较完全反映资金供求,并且供求。具体来说,利率市场化包括几方面内容:
其一,利率决定权要由市场交易主体来确定。利率的本质是一种资金价格。定价权是市场交易双方的基本权利。金融交易主体应该有权对其资金交易的规模、价格、偿还期限、担保方式等具体条款进行讨价还价,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其二, 利率结构包括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等都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 其三,资金市场上存在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基准利率”。根据其他国家经验,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它们将成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市场利率水平涨跌的基本依据。其四,货币管理当局应当享有间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权利。但政府对利率的调控应主要采用市场手段。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即致力于金融改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我国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1997 年6月,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从1998年开始,对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再贴现利率由中央银行根据货币市场利率独立确定的制度;放开了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全面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利率。1998年5月,中央银行开始利用公开市场操作。1999年逐渐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最高上浮可达到 30%。2000年9月,进一步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对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并报中央银行备案。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其《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2002年3月,人民银行进一步下放非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自主决定权。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在浙江、黑龙江、吉林、福建和内蒙古等8家县市级信用联社进行“浮动利率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