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9)
2017-09-21 01:28
导读:第二,在国有银行上市过程中股市崩溃,和国有股减持一样,被迫中途叫停。 第三,蒙混过关,上市之后圈了股民的钱,但是由于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利
第二,在国有银行上市过程中股市崩溃,和国有股减持一样,被迫中途叫停。
第三,蒙混过关,上市之后圈了股民的钱,但是由于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利润,没有红利,说不定在哪个地方出现局部的危机,导致民众信心动摇,最后,国有银行遭遇风险,同时也拖垮了股市。
国有银行上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上了市才能成为好银行,那么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银行,而不是好银行则不应当上市。让国有银行迅速上市的主张颠倒了逻辑顺序。应当在银行上市之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成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然后再讨论是否应当上市。
至于说国有银行上市之后能否给股东带来利润?能否建立有效的制度,实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能否通过上市提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等,这些都不是轻易能够回答的。有鉴于此,为了金融安全起见,国有银行上市还是暂缓为妙。
五、如何消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5.1消化不良贷款的一般途径
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让许多金融负责人感到头痛。有些人试图尽快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它们提出了四个途径:
(1)从商业银行本身的利润中提取坏帐准备金。
(2)由财政注入资金;
(3)上市;
(4)增发货币。
首先,能不能靠银行本身的利润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银行大部分都是要求商业银行准备专项损失准备金,逐步打消坏帐。
根据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2002年1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上的报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01年实现利润266亿元。显然,这是最近几年内最好的成绩。可是,就是把这些利润全部投入冲销银行不良贷款,还不到不良贷款的1%。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率太低,使得它们缺乏自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倘若要求四大商业银行靠自己的利润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不知道要多少年。中国对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规定和呆帐核销制度过于严格,应当逐步修改。有关银行所得税的一些规定也应当调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次,我们在前面已经了的财政状况,由于连续多年的财政赤字,要增加发行国债来填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只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第三,在世界上有许多银行或者金融集团都上市了,可是他们的案例却很难照搬到中国来。外国的上市银行不少,这些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有高有低,但有这些上市银行都有通过坏账拨备等方式自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内部治理结构尚未理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条件尚未成熟。
最后,如果试图开动印钞机,多发行货币来解决银行不良贷款,这纯粹是“饮鸠止渴”。在上已经有不少国家试过了这个办法,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例如,在抗战胜利以后,中央银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比较稳定的货币体系。在1946~1947年期间,大陆的金融状况不错。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山东莱芜战役中吃了败仗。蒋介石要求扩编100个师。没有钱,就印钞票。中央银行官员指出,再印下去,金融体系就要完蛋了。老蒋不予理睬。在他看来,反正是完蛋,还不如赌一把。如果打胜了,也许还有一线希望。国民党政府大量发行法币,在征兵的时候,马上就有钱发,似乎问题解决得很容易。但是,人们马上就发现,手中的钞票变得越来越不值钱。恶性通货膨胀席卷全国。通货膨胀率高达5位数。以前买一头牛的钱只能买一个烧饼。金融体系的混乱使得国民党的后院马上就起了火,民心丧尽。国民党在大陆滥发货币,颠覆了自己,唯一的好处是当时银行中的不良贷款也随着金融体系的崩溃而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在蒋经国还算有先见之明,他在保留了不同的币制系统,切断了恶性通货膨胀蔓延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