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2017-09-21 01:28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利率市场化几个问题的再认识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利率市场
摘要:利率市场化既可能为我国市场的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同样可能加大我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市场体系的风险。因此,我们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更要密切注意其所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循序渐进,加强防范,重视配套,共同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预期目标的稳步实现。 (一)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利率自由化在探讨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很多人喜欢用利率自由化这个提法。其实,这种提法是不大准确的。利率市场化是利率管制的对称语,指的是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资金交易时的实际利率。而利率自由化则是西方国家在放开利率管制初期时,相对于原来严格的金融抑制而作出的形象描述,它只是大体描述了利率改革的总体趋势,但是并没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利率改革的深刻内涵。近几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也越采越引入关注,不少人由于缺乏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性认识,往往以为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完全脱离政府的调控,完全实现自由浮动,即利率“自由化”了。很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不利于我们来正确地实施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并不完全排斥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只不过政府要从原来直接调控利率的位置上退出,让市场来作为主导而已。但是此时的政府还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间接控制和调整利率水平。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中央银行在放松对利率直接管制的同时,也加强了间接调控的力度,即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间接市场利率水平。当利率被市场过于高估(低估)时,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卖出)大量国债等债券品种,使债券的价格升高(降低),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的下降(上升)。而且,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以此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最终影响市场的利率水平。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为例,它在1986年完全废除Q号规则后,美联储仍然通过它所掌握的贴现率来调控市场利率的变动幅度,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公众始终习惯于把美联储的贴现率当成一个重要的指标来看待。因此,利率市场化绝不是利率的完全自由化,而只是说明利率是由市场所根本决定的而已,政府在利率实现市场化之后仍然需要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来适时通过金融工具来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纠正市场运行的盲目性。基于此,利率市场化的提法相对于利率自由化而言,更为准确些。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不容低估 为了加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不少人往往过多地探讨利率改革的重大意义而忽视了改革所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这也是不妥的。客观地来,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1.利率市场化可能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就是银行系统,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显得尤为突出。从近期我国在温州一带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点情况来看,信用社普遍呈现出了存、贷款利率同时提高的发展势头,经营状况良好。与农村信用社相比较,中、农、工、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则令人堪忧。首先,农村信用社主要面向广大农民和乡镇开展小额的存贷款业务,并且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大多还未进入农村市场,竞争不激烈;而在城市中,国有商业银行则要同时面对来自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挑战,它所面临的竞争要大大高于农村信用社。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有着沉重的负担,大量的不良资产还未完全剥离,呆、坏账的数量也相当庞大,银行内部的控制机制还未健全,自身的经营风险很大。而且由于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发展缓慢,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存贷款的利差。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利率市场化后,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吸引业务,必将争先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导致银行间的恶性利率竞争,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条件下,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以及借款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只有违约概率极高的高风险企业才愿意以高利率借款。如此以来,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账比率进一步升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2.利率市场化可能给各类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我国的官方利率严重背离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水平 (被低估),一旦放开管制,利率必然向市场均衡水平靠近,再加上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加等因素,利率市场化后必将导致利率的不断上升。很显然,利率升高对借款人是不利的,就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国有企业负债率普遍过高,资本金不足,企业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利率升高将导致国有大型企业的债务负担大大加重,增加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中小型企业由于风险高于国有大型企业,就不得不以高贷款利率,或其他高成本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致使其融资成本加大甚至丧失信用融资机会,最后可能引致企业放弃预定的收益较好的投资项目,从而打击了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3.利率市场化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没有时滞只有预期,所有持有金融资产的投资者会因为市场利率上升而卖出证券,从而导致证券价格进一步下跌,使其实际收益率上升,逐渐向市场利率靠拢。而利率的阶段性上升将导致资本市场中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下跌,这对于我国还不成熟的股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由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加大,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动将更加频繁,持有这些金融资产的投资者将承担更大的利率风险。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投资者缺少可以选择的用以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再加上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投资者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样一来,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最终都要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4.利率市场化可能给市场均衡带来的风险 在IS-LM模型中,利率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作用的纽带,它取决于储蓄、投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变量,而这四个变量又取决于各个经济主体,特别是企业的行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行为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一个市场机制健全的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也必然会影响着各个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利率是借贷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通过影响储蓄、消费和投资,最终也将影响到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所以在健全的市场体系中,市场化的利率和企业行为之间将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不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整个市场体系尚未健全的时候,放开利率很有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部分失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局部失衡会引起其他部分的连锁反应。这个过程如果某个环节遇到阻滞,就会延长调整时间,使价格信号扭曲甚至失灵。在我国市场的体系中,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市场等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利率作为货币市场的价格,也反映着其他市场的均衡。但目前除商品市场相对较为完善以外,其他市场发展缓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各个市场的价格不能形成联动机制,必然会使得利率的调整作用无法扩散到其他市场。如果利率的调节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最严重的后果就很可能使得某个市场出现严重的波动而无法恢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