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2)

2017-09-21 05:57
导读: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界和实际部门近年来已作过较为全面的分析,代表性的观点可概括
  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界和实际部门近年来已作过较为全面的分析,代表性的观点可概括为内生性因素论和外生性因素论。内生性因素论主要从影响货币政策传导的政策运作机制本身探寻导致政策传导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如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货币政策中介变量的选择、最终目标的确定以及政策工具、中介指标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等;外生性因素论着重强调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主客体能动性,如政府的压力、中央银行自身的独立性、商业银行和企业体制倒逼及金融市场的有效性等。从近年来的情况看,重视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体制转型因素的分析则更为重要。  1.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型期间,传统调控手段失灵,新型调控手段运作环境不佳,货币市场功能残缺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要求极不相适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不佳的主要制约因素(江其务,2001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应渠道发生了从再贷款为主(1984——1993)到转向以收购外汇投放为主(1994——1997),再到目前的公开市场操作为主(1998年至今)的转变,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三次改道直接导致其政策的操作工具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即从贷款规模控制转向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再由对货币供应量为主转向对利率为主的调控。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正在加快,这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面临的新问题,同时也给中央银行提出了货币政策如何从调控 M2转向调控利率,从货币的总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手段属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手段如再贷款等已经不够灵敏,另一方面运用公开市场和运用利率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市场环境还很不理想,这就成了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力的转型瓶颈。同时在不发达货币市场中,中央银行难以通过货币市场传递利率信号,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措施就难以在广泛社会范围内释放,产生应有的效应。  2.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还受资本市场萎缩效应、货币分布结构效应和货币替代效应的影响,这些都是导致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不佳的重要因素 (江其务,2001年)。首先,资本市场萎缩直接导致财富效应缩小,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货币政策效应受到一定的折扣。我国自2001年以来的资本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上证指数从2200点一路跌落至2003年的1300点附近,持续两年多的下跌使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成为套牢一族,股票市值缩水在一半以上,投资者收益的下降直接影响其对未来的预期,从而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最终对中央银行扩大内需的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货币分布结构畸形发展,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近年来我国货币结构分布表现为两种明显趋势,即货币向少数人集中趋势和货币向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趋势。货币向少数人集中趋势导致全国绝大多数人想消费但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下降,不敢消费,而少数高收入阶层有钱又不需要消费,影响了扩大内需政策的效率;货币向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趋势直接影响我国开发西部战略的实施。再次,货币替代效应主要反映在近年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猛增,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中央银行用于收购外汇的货币供应量巨增。2003年我国中央银行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收缩银根,但大量收购外汇的人民币又回流市场,货币政策的效果被外汇政策所减弱。  三、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通过市场有效性传导借鉴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有效传导的。其直接是通过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直接商业银行银根松紧,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调控市场货币供应量,并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来间接影响市场资金价格——利率的变动。从美联储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的传导体现市场性、间接化,是有效的。  1.发达的货币市场是公开市场操作的基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意图多数是通过公开市场实施的,这里指的公开市场主要是指货币市场。因为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买卖的对象是货币市场产品,美联储公开市场政策的有效性完全得益于美国货币市场的发达,货币市场中有数量足够大、品种足够多、期限足够合理、流动性足够强、收益足够稳定的市场工具可供买卖。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市场买卖证券产品,可以及时实现其增加或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意图,达到有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显然发达的货币市场是一国中央银行有效运用公开市场政策操作货币政策的基础。  2.货币市场基金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通常情况下,货币市场基金是开放的,以基金单位的形式发行,其发行对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一般每个基金单位是1美元。其所投资的货币市场工具的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都比较低,主要有短期国库券、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CD以及其他质量好、期限短的大面额金融工具。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数量庞大,它一方面在货币市场上是中央银行市场工具的竞争者(对于一个规模较小的货币市场来说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又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导体,中央银行可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其获利空间,达到直接影响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功效。事实上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大小对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至关重要。  3.联邦基金利率是市场利率的决定基础,而联邦基金利率是通过货币市场反映的。联邦基金是指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体系中开有准备金账户并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之间就准备金调剂所形成的交易市场,即那些拥有超额准备头寸与准备金存款达不到法定要求水平的金融机构间相互拆放与拆入的交易。一般地,那些大型商业银行是联邦基金的主要购买者,其次是那些非银行经纪机构和交易商,小型金融机构往住是卖出者。由联邦基金交易所形成的利率具有很强的信号指示功能,因为它最能表明银根的松紧情况。美联储往往通过直接变动联邦基金利率的手段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头寸的松紧变化,达到调控市场银根松紧的目标。
上一篇:外币利率改革观点综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