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探
2017-09-27 01:23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初探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随着银行业务的
摘要: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中国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一般原则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及难点,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设想。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设想
一、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商业银行从产生至今,其风险管理经历了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负债业务风险管理;资产负债业务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等阶段。其管理范围逐步扩大,管理方法日益科学。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 (第二稿),至此,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已经基本完善和统一,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1)坚持信用风险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新协议开始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破坏力,并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产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2)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在新协议中,保留了对资本的定义及资本充足率为8%的最低要求。同时,新协议放弃了1988年协议单一化的监管框架,银行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灵活选择使用,允许银行选择内、外部评级等。(3)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强化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在新资本协议中,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约因素
1.风险管理理念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人员一方面缺乏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管理中主要是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忽视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缺乏差别化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中忽视风险管理的差别性,管理手段和方法几乎千篇一律。
2.风险管理体系方面。一些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独立性差。
3.信息技术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风险管理信息失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难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战略设想
1.优化风险管理理念。改进风险管理理念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核心是采取差别化管理的原则。(1)实现不同客户风险管理的差别化。对于不同的贷款客户,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如企业,由于企业在资本实力、生产经营规模、管理水平、信用状况、偿债能力、还款意愿等诸多方面的差别性,因此,在风险管理上也应体现出差别化。如在审查贷款时,索要资料、授信审查的重点,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分析等都应该有所不同。(2)实现不同业务风险管理的差别化。不同业务种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业务特性和风险差异,如公司业务一般金额较大,还款来源主要依靠经营收入或投资所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风险管理应强调对具体客户或具体项目的审查和分析,在授信审查中重视企业的规模和现金流的分析,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行业及地区风险的分析等。不能简单套用公司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零售业务风险管理,因为,这样做不仅不能控制住风险,反而还会增加管理成本。(3)实现不同地区风险管理的差别化。银行业务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与经济水平、信用体系、文化理念关系密切。如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由于经济水平相差悬殊,信用体系、文化理念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各个地区的风险管理水平、风险状态不同,致使其资产质量大不相同。 因此,风险管理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的标准和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