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成本分析
2017-09-29 04:56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成本分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摘 要: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到21世纪上半叶,中国国民生产总
摘 要: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到21世纪上半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可占世界总量的10%,但却要负担世界20-25%的老年人,在未富先老的严峻形势下,完善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社会养老保险运行经济成本的角度,分析了我国1997年转制前后养老保险经济成本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并给出了保持适度养老金经济成本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养老保险经济成本,退休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制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即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规定了社会养老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的原则,并使之具体执行和实现。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老年人贫困率、延长了人的平均寿命、解决了职员退休后的后顾之忧。然而,不同的社会制度安排形式会耗费不同量的交易费用,也会产生不同的运行效果。如何选择制度形式?新制度经济学创始者科斯认为,当不同制度安排所产生的效果相同的时候,应采取交易费用较低的制度安排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老龄化加速、人口赡养比不断提高的状况下,各国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危机和制度缺陷也日趋凸现。在保障老年人退休后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降低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成本成了各国考虑和设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本可以从制度覆盖对象、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机构或全部经济活动等不同的角度去考察,本文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考察。 一、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成本测量方法的修正 养老保险制度经济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社会保障专家劳伦斯·汤普森提出的。他认为,衡量这一成本的最有效的尺度是用一定时期内退休人口对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计算。我国学者钟振强对此提出了修正,他认为在计算基本养老保险经济成本时用国内生产总值比用国民生产总值更加适当,因为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本国公民所在国外创造的社会产品,而这一部分产品并不用于本国基本养老保险。但笔者认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内生产总值远不是一国人们可享受福利的完全测度,国内资源的竞争和冲突可以通过向人口年轻国家的投资而得到减弱,因而,笔者赞同用国民生产总值来测量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因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动报酬、投资收益的净额,强调的是所获得的原始收入的概念,而退休人口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并非全部来自制度内退休金收入,其中制度外的养老收入(如家庭内部的转移收入、企业年金收入等)所提供的消费不应该列入到养老保险制度经济成本测量的范围之内。于是,将公式中退休人口的消费额用退休人口的制度内退休金收入替代,用公式表示为C=P/GNP。其中,C代表养老保险的经济成本,P代表所有退休人口的制度内退休金收入,GNP代表国民生产总值。很显然,由公式可以得出,C的高低受P和GNP两个因素的影响,且与 P成正比,与GNP成反比。因而,如果要保持C的稳定或最小化,则要求GNP的增长幅度至少不比 P的增长幅度低。 二、我国转轨前后社会养老保险经济成本的变化 建国后,我国在城镇建立了以企业为风险分散单位的退休金制度。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对城镇企业职工退休金制度的改革被提了出来,经过十多年遍地开花式的改革实践,于1997年7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作为新制度运行的起点,确立了我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笔者整理了1990年至2003年间,各年的P和 GNP,根据上述修正过的公式计算C并给出C的变化趋势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