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3)
2017-10-04 02:58
导读: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预警是指对银行经营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机因素,进行一系列专门指标检测,通过分析评价确定该银行的危机程度,提出相
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预警是指对银行经营过程中已经暴露或潜伏的各种危机因素,进行一系列专门指标检测,通过分析评价确定该银行的危机程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构建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预警机制,要把商业银行预警管理与业务管理、社会行业专业管理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危机的程度和后果,明确报警级别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可以从商业银行行业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和流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划分危机级别,对每一级危机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危机处理:集中商业银行行业资源化解危机事故
有效的危机预防机制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危机发生的频率,但是并不代表消除所有的危机,商业银行必须直面行业性危机事故,高级管理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进行化解,以减轻危机对行业造成的危机,这就是危机处理。任何危机事件的发展过程都包括突发期、扩散期、爆炸期、衰退期这样四个时期,如果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能够在危机开始的突发期和扩散期就能采取有力措施,就可能有效地遏制危机的发展程度,化解成本也较低,效果也会较理想,如果等到危机进入爆发期,管理成本会大大增加。因此,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处理强调的是:及早处理(危机爆发初期就要处理)、准确处理(对危机性质、主要矛盾有准确判断)、有效处理(处理方法与措施要有针对性、特效性)。
1、行业危机管理组织立即行使管理职能
当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发生的时候,管理危机的机构立即转换为危机处理机构,并迅速以“危机处理小组”为核心开展各项活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要跟随危机行动起来;各单位在行使日常管理职能的同时,要把处理危机的任务作为首要职能来履行,坚决服从危机管理小组的统一调度与指挥,从而保证危机组织能有效工作,保证各项处理措施能及时运作到位,真正实现处理危机的条理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明确各商业银行和高层人员的处理责任
由于行业性危机涉及到各家商业银行的利益,而在处理行业性危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强调协作与统一步骤、措施,如果一旦发生行业性危机,个别商业银行或高管人员采取自保措施甚至以此作为竞争的机会,往往会加剧整个行业危机的程度。因此,各行在处理行业性危机过程中,要树立大局意识,明白覆巢无完卵的道理。同时要明确危机处理当事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商业银行各级管理人员对危机的重视和直接参与程度都极其重要,如果管理者意识不到行业性危机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危机一旦爆发,很有可能会对系统造成灾难性的打击。由于行业性危机管理的工作是跨行别、跨部门、跨地域的,涉及到对各家银行正常业务、流程的影响和对资源的调配,会对许多正常的业务流程和商业银行政策进行改动,还要及时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调拨分配。这种跨部门的工作是任何一个部门性管理人员都无法胜任的,而必须由能够支配协调各个部门的领导出面才能够实现。这就要求各行要组建由各级高管人员组织的危机控制工作组织,直接统一指挥协调,这样就可以做到诸多单位的步调一致、协作支持并快速行动。明确行业中各主体危机管理职责和责任是危机处理的重要条件之一。
3、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启动紧急预案
行业性危机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危机都能导致商业银行挤兑、倒闭,比如有些危机可能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形象,有些危机可能引起商业银行一度时间内的业务停滞。因此,危机发生后,商业银行危机管理小组首先要对危机的种类、性质、危害进行准确无误的判断,找出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化解危机的有效措施。要防止危机的蔓延,把危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解决速度是关键,这就要求危机处理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并控制危机形势,将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