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直面行业性危机的化解策略(4)
2017-10-04 02:58
导读:4、集中行业系统资源解决形成危机的主要矛盾 处理行业性危机最主要的优势就是要充分运用系统的力量来实现对危机的有效管理,就是说单一法人机构出
4、集中行业系统资源解决形成危机的主要矛盾
处理行业性危机最主要的优势就是要充分运用系统的力量来实现对危机的有效管理,就是说单一法人机构出现危机时,作为行业组织不能把他作为竞争对手,加剧危机的程度,而要从行业稳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因为单一法人危机加剧最终还是会引发行业性的危机,因此,单一机构一旦出现危机,同业都要伸出援助之手,集中行业资源共度难关。在危机面前,对于一家银行可能度过危机难度较大,但对于整个系统而言,便显得绰绰有余。行业性危机一旦发生,各家法人银行必须无条件从大局出发,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通过系统力量来化解危机的影响。
5、制定备用的危机消除方案
危机预案是成功进行危机处理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危机发生后情况往往千变万化,因此,在处理危机时可以准备多种预案,在制定预案时,要“按最好的方向努力,按最坏的结果打算”来确定这些意外事故可能的危害程度,通过与专家们的协作,制定出尽可能多的处理预案。而预案不可能考虑到各种危机或危机的各种形态,这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危机管理队伍,各种预案储存在这部分人的智慧之中。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在平时就要注意危机管理团队的打造,需要了解组织行为、组织沟通、伦理道德、战略方针以及公共关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它既要能利用重要的内部资源,也要能利用宝贵的外部资源,平时是业务经营高手,处理危机时又是业务能手。高素质的危机管理人员可以应对各种危机,能随时针对情况变化提出多种化解策略。
四、危机总结:商业银行危机管理长效机制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危机总结是整个危机管理的最后环节,对危机的总结至少还可以提供一个能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 错误的机会,危机造成的损失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教训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危机解决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的结束,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应抓住机会,总结处理过程中的得失,发现管理中的不足,预防和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在新的管理起点上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的行业发展战略
战略决定行业发展的方向,商业银行的行业发展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中国的经济条件、金融资源、金融服务需求和现行的商业银行行业现状制定商业银行发展目标和思路。规划要规定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组织架构、约束性要求,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要科学合理,要体现市场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正确,就可以保持其平稳健康发展,就会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危机的基础。在制定科学行业规划的同时,各法人商业银行必须在行业规划内实事求是地制定本行的发展战略,要重点在防范风险、集约化经营、科学管理上多做文章,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
不仅要依赖政府行政性救助,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职能,对一些处于严重危机状态的商业银行进行托管、联合、重组,还要充分依赖市场机制建立商业银行行业救助,如积极推行存款保险制度、企业对商业银行行业联合救助等等。通过救助机制的构建,使商业银行一旦出现行业性危机,可以有一系列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措施来对危机进行紧急处理。
3、建立商业银行协调机制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商业银行的行业性危机是从行业布局角度来审视的,商业银行个体的优化并不代表整个行业系统的优化,特别是商业银行间的同质化经营、封锁性运作,往往会加剧行业危机程度,使潜在的危机不能及时发现并预防,或各行为了自身利益而加剧行业性危机的程度。因此,加强商业银行行业性危机管理,要对各个商业银行在行业内部有个粗略的分工,要构建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的机制,要能够统一协调、加强行际之间的交流。行业危机管理小组有权提取各行的管理信息,有权对行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有权对各行提出危机风险提示,让行业性危机一旦出现苗头,就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