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融合目标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
2017-10-05 03:05
导读:可见,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强调的功能正是财务会计发展中最为完善的部分,故整个系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财务会计,致力于如何完善会
可见,受托责任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强调的功能正是财务会计发展中最为完善的部分,故整个系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财务会计,致力于如何完善会计反映的技术与方法,以便产权所有者考察代理人的履约情况,解除其受托责任。这导致在提供面向决策管理所需的相关性信息方面关注较少,这也正是导致目前系统局限性的主要原因。
(二)“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金融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大,为实现生存发展的经营目标,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加强和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而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就是提高信息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加强内部控制和企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相关性信息。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下,受托责任观导向下的系统显然不能适应管理和竞争的需要,比如,在不确定性程度高的环境下开展经营,必然要求提高信息的敏捷性和多维性,为预测未来、控制现在,有时要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给出信息的概率分布区间,以解释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对这样的信息需求,财务会计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引入管理会计等相关科学却能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因此决策有用观取代受托责任观顺应了发展的要求,是会计目标理论演变发展的必然,这也是要建立企业级、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动因。
决策有用观的最大特点就是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认为在不确定环境下相关性比可靠性对决策、管理更为重要,强调相关性就等于提高了决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必须按决策、管理的需要采用多种计量属性,扩大信息的采集、处理面,提高信息透明度。可见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必然偏重于、预测、控制和全面披露等功能,而这正是管理会计的擅长之处,因此,整个系统的目标定位就是引入管理会计,以尽可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相关性信息。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双元融合目标模式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一味地强调相关性易导致信息数量急剧膨胀,不仅有违成本效益原则,更重要的是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为随着环境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大,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也越高,导致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加大,契约执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解除受托责任的作用减弱,从而使产权主体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大大增加。因此树立受托责任观目标,以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解除代理人的受托责任,维护产权主体利益上的重要作用对现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受托责任不仅没有过时反而亟待加强。所以,本人认为尽管会计目标转向决策有用观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必然,但舍一取一不是科学的态度,只有将二者在目标定位上进行整合,取长舍短,实现功能互补,建立起“双元融合”的目标取向,以充分发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自的优势功能,才是构建一个既适合我国国情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现代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理想之路。
总之,按现代金融企业性质及其所处的会计环境,现代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定位就是:采用双元融合目标的思路,在继续深化、拓展财务会计功能的同时引入管理会计,并将二者的功能相融合,实现信息生成系统和信息分析利用系统的有机统一,构建企业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以兼顾满足管理决策和解除受托责任两方面的信息需求。
三、架构与功能
(一)双元融合目标模式的契合点
由上述可知,如何有效地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统一于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是落实双元融合目标,使整个系统按此目标来设计、运行的关键。通常,由于二者各自的目标、特点等存在较多差异,实践中大多是采用“双轨制”运行方式,由于缺乏操作刚性、核算工作量巨大以及可控性差等缺陷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构建有效的“单轨制”运行体制,而要实现“单轨制”的关键就在于寻找能使二者相融合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