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题目研究(2)
2017-10-06 01:46
导读: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
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其经营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密切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始于1999年的电网改造工程是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看待的民心德政工程,是长期考量电力企业经营能力的一个大举措,但给企业带来的直接效应是资产和负债在短期内迅速膨胀,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攀升,还本付息和本钱增长使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空前加剧,企业经营风险陡然加大。
(二)电力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
2002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下发,从此我国电力开始了最为深刻的电力体制改革。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终极是要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建立市场体系,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建立价格形成和治理机制,建立市场监视。这种体制性的改革可能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风险,这种风险电力企业自身是无法控制的。随着体制改革的深进,农电体制改革、县级供电企业体制改革以及主辅分离等重大举措的出台,给电力企业带来的风险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三)风险
电力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目前电力设备受外力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诸如自然灾难、人为破坏等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报废。自然灾难引发的电网崩溃、大面积停电等事故也屡见不鲜。电力企业只能通过进步抵御自然风险的技术能力和加强企业治理来规避这种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四)经营性风险
1.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本息的风险。电力企业属于微利企业,自有资金匮乏,偿债能力不足。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巨大资金投进,尽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过高,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电力企业属于高投进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更新较快,自有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面对银行利率上调的趋势,势必增加还贷压力。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营销市场化风险:目前电力交易逐步趋向市场化,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电价体现电力商品的需求弹性,在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过程中电力现货价格必然上下波动,形成电价方面的风险。同时厂网分开、直供大用户的分割、用户需求、市场购买力等因素造就了客户市场资源风险。
3.资产风险: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总量并没有给电力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资产产权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产权主体不明晰,治理职责不到位。大量的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不良资产长期挂账,账面资产与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目和质量方面的差异,资产收益率低,速动资产占固定资产比率小,资产结构方面也存在风险。
4.电价机制风险:从2003年6月《电价改革方案》出台,到《上网电价治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治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治理暂行办法》的相继颁布,建立起独立规范的输配电价机制,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充分了解自我,找出有待完善的方面和环节,要着力改变自身的本钱结构,降低本钱和消耗,优化电价结构,这方面的治理进步不上往,势必造成新的风险。
5.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指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不到位使得控制机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造成的风险。内部控制着重体现在“人”、“事”、“钱”、“物”四个方面的控制,具体表述为在对“人”有效治理的内部牵制制度、正当的财务收支活动、资金和材料的充分效能发挥和最大利益回报。
6.电费回收风险:电力企业主要收进是电费收进,电费回收则是电力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电费回收是否及时关系到企业自有资金效能的充分发挥。但长期以来电费回收难已成为电力市场销售中普遍存在的热门,电费的长期拖欠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障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7.本钱控制风险:本钱控制是企业财务治理工作中的重点,包括对工程本钱的控制和生产用度的控制。企业本钱不实,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误导企业的有效治理和决策,终极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给企业经营成果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