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2)

2017-10-06 01:47
导读:二、高等院校高负债筹资的原因 造成我国高校高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体制变革形成的外部推动力,也有高校自身扩张需求产生的内在冲动力

  
  二、高等院校高负债筹资的原因
  
  造成我国高校高负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体制变革形成的外部推动力,也有高校自身扩张需求产生的内在冲动力,在这两种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高校贷款规模的急剧扩大。
  (一)高校高负债的外部因素分析
  首先,主要起因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一转变发端于1999年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普通高校在校生由1998年的341万猛增到2006年的2500万,高等教育的毛进学率由1998年的7.9%迅速进步到2006年的22%。一方面高等教育逐渐融进了市场经济,其扩张速度之快、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治理机制得以调整、改善,适应市场的能力逐步增强;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是庞大的教育规模对财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扩招带来收费增加的同时,更要求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原有的办学条件远远无法满足新的需求,首要的就是基础设施如学生住宅、教室、师资气力、馆躲图书等物质资源的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实现高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是高校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而各高校资源短缺的矛盾则更加突出,财政拨款与学费住宿费收进的增长远远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此银行贷款就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
  其次,从资金供给方的银行来分析。由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造成了银行对企业的惜贷。和企业相比,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但高校没有破产法,虽是独立法人,但不承担倒闭的风险,而且高校还有可靠稳定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进作为资金来源,为此银行对高校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布满自信。较之对企业的贷款,银行对高校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银行为追求自身利益、规避风险,更倾向于选择学校作为贷款的对象。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高校高负债的内部因素分析
  高校扩招固然是造成高校普遍高负债的体制原因,然而部分高校盲目扩大负债规模却是与其自身因素密不可分的。主要表现在:一是风险意识淡薄。部分高校治理层和财务职员对贷款的风险熟悉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个别高校对贷款的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大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贷款决策过程存在非理性化倾向,在确定贷款规模时,高校通常只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作为第一标准,盲目贷款或超规模贷款,对资金本钱和自身的还贷能力考虑甚少。然而,高校负债资金主要用于非营利性项目。固然近期内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但其主要从事非营利性的业务活动,资金一旦消耗则无法收回,若资金运作不当,则有可能出现活动资金短缺、无力发放工资、无法维持日常开支、乱收费和财务违规等现象。过度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势必造成高校正常财务开支的削减,这种非正常的支付削减又将影响高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形成恶性循环,终极陷进财务危机。二是教育支出安排不公道。高校负债发展,扩大招生规模,为增加学校的事业费收进,解决正常运行中的资金缺口打下了基础,然而很多高校对支出的控制严重不足,给高校的运营带来了潜伏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财务支有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高校行政机构改革滞后,财务支出结构中日常性支出膨胀加大了财务收支平衡的难度;财务支出治理方法落后,支出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增收不减支,增收不增效。
  
  三、高校负债筹资风险解决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进,同时实施对贷款的有效监控
  由以上分析来看,高校负债主要是由于特定时期特定环境形成的,高校通过基本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且公办高校不同于营利性的国有企业,它提供的是准公***品,不能像企业那样可以破产,应由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三方共同来承担和化解这个困难,且国家应承担起主要的偿债任务。正如***总理在2006年教育工作座谈会时夸大的,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进,通过三至五年时间,完全有可能顺利化解高校巨额债务题目。
上一篇:行业协会:资产评估行业诚信建设的现代治理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