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投资:农民收进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3)
2017-10-06 01:56
导读: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环境与农民收进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法律环境好坏,也对农民收进造成较大影响:政策法律环境良好,便有助于农民增
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政策环境与农民收进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法律环境好坏,也对农民收进造成较大影响:政策法律环境良好,便有助于农民增收;反之,则有障于农民增收。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可以使国家和地方政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各种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贯彻,从而有助于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政策法律环境的状况也与人力资本存量,特别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人力资本存量越丰富,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政策法律环境就越好。政策法律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两方面:其一,政策、法律制订者与实施者的素质。民众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越高,政策制订者与实施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也越高,所制订的政策与法律越能反映民众的利益与要求,也能更好地被实施。其二,民众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准。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越高,越能够赢得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由于高素质的民众知道什么是自己最大的利益之所在,并在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犯时,知道运用法律、公共媒体等多种措施保卫自己的利益与权力。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困难,除其它具体原因外,也与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农村的政策法律环境欠佳关系密切。如很多地方长期存在“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即通常所说的“三乱”现象,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增产不增收。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依靠于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以全面进步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其法制意识,逐步强化其权利观念,由此使“三乱”之类现象难以容身,从而有效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只有这样,农民才能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收进的不断增长。概言之,政策、法律环境对人力资本的依靠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民众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可以创建更为优越的政策、法律环境;另一方面,在既有政策、法律环境下,农民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缓解、克服信息不对称对农民利益造成的不当侵害。
: 1.黄金辉。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投资不足[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03)。 2.蒋和胜,王德忠。关于农民增收减负途径的深层思考——兼论农民增收减负的制度基础[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01)。 3.赵丙奇。人力资本与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J].农村经济,2003,(11)。 4.黄金辉。农业现代化评析[J].当代亚太,2003,(07)。 5.魏江茹等。农村反贫困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J].农村经济,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