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用度的处理方法改进分析
2017-10-07 04:51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研发用度的处理方法改进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新准则对研发用
摘要:新准则对研发用度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这种方法在理论和实务界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在分析我国将研发用度有条件资本化方法存在的题目的基础上,将企业按照标准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从确认、计量、记录和表露对研发用度的处理进行全面改进。
一、我国研发用度的处理方法面临的挑战
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将研发用度的会计处理从以往的用度化处理方法转为有条件资本化处理方法是一个较大的进步,解决了完全用度化方法低估企业价值和财务报告失真的题目。但是新准则所规定的这种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着众多挑战:
1.主观估计的成分过高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有时很难区分,有些用度是应该用度化还是资本化,经常会因时、因地、因对象而不同,人为地硬性规定哪些用度资本化,哪些用度用度化,在实务中既难操纵,又有较大的主观性。因此,采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加大了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
新准则增大了企业,特别是科技及创新类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假如企业治理者为进步当期利润,人为地将应回属于研究阶段的用度列作开发阶段的用度,从而对部分或全部用度进行资本化处理,少计用度,虚增当期利润和当期资产,治理部分将很难发现。反之,假如企业治理者为减少当期利润,人为地将应回属于开发阶段的用度列作研究阶段的用度,从而将全部用度用度化,计进当期损益。虚减当期利润和当期资产,治理部分也很难查清。同样,由于对开发阶段的用度是否满足准则所规定的五个条件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对于同一开发用度,是直接确以为当期损益还是先予以资本化并在以后期间进行摊销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企业治理者为进步当期利润,可能会人为地扩大可予以资本化的开发用度的范围,从而使当期利润较高,以后随着开发用度的摊销,利润逐渐降低。相反,企业治理者为减少当期利润,可能会人为地缩小可予以资本化的开发用度的范围,从而使当期利润较低,以后期间由于开发成果带来的效益且需分摊的用度较少,导致利润大大增加,使利润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与实际相差甚远。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对会计职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不管是研究活动与开发活动的区分,还是开发活动资本化所具备的五个条件,均需要财务职员作出专业判定,判定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由于研发活动的技术性很强,要求财务职员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常识,否则很难做出公道判定。故新准则对财务职员的专业判定要求显得很高,财务职员须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否则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工作。
4.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本钱
在这种方法中资本化的金额只包括了一部分开发用度,并不能反映该项无形资产的真实本钱,使该信息的价值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这种以部分本钱为基础的后期摊销的做法也不符合配比原则。
5.“一刀切”地将所有企业采用有条件资本化法
假如以研发活动为主要活动的企业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法,把研究用度和一部分开发用度作为当期损益,将大大减少该类企业当期利润和资产;而对于研发用度支出未几的企业来讲,这些研发用度不属于其“重要项目”,若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将这些研发用度区分为研究用度和开发用度,显然违反了重要性原则。因此,所有企业都采用这种方法并不公道。
二、改进我国研发用度处理方法的设想
基于分析,本文以为研发用度处理应该本着用度化和资本化并举的原则,采用细化企业的方法,将企业按一定标准分为三种类型:以研发活动为主要活动的企业、一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规模较大且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一般研发用度不大的企业。根据每种类型企业研发用度的特点,分别设计出不同的处理方法:以研发活动为主要活动的企业采用资本化的方法;一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规模较大且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采用“实际结果决定法”;一般研发用度不大的企业采用用度化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所引起的主观判定,也能够适当防止企业治理层操纵利润的情况出现。而且不同的企业可以采取同自身经营情况相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真实反应无形资产的价值,同时,也使同一企业的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一致。研发用度处理方法改进设想见下图,下面分别从确认、计量、记录和表露这四方面对改进我国研发用度处理的设想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