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案(2)
2017-10-07 05:30
导读:(二)财务比率分析自身的局限性 1.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企业人为修饰财务比率从而误导投资者。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报表不同比率的重视程度不同,比如在进
(二)财务比率分析自身的局限性
1.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企业人为修饰财务比率从而误导投资者。不同的报表使用者对报表不同比率的重视程度不同,比如在进行申请贷款时,银行非常看重企业的清偿能力,企业可能会对反映清偿能力的财务比率进行修饰,满足银行的要求,达到借款的目的。股东对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会比较看重,企业也可以作相应的修饰,改变报表比率。这些修饰通常会误导报表使用者,使得他们作出错误的决策。以活动比率为例,企业治理者为了虚构良好的活动比率,会通过一些方法粉饰活动比率。一般企业的活动比率都大于1, 此时等额减少活动资产和活动负债, 就能致该比率上升。企业可以采用推迟赊购货物、暂时偿还债务等方法人为地影响活动比率。活动项目的单项变化也可以粉饰活动比率, 例如, 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坏账;提前确认销售收进; 推迟结转销售本钱, 等等。这些方法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债权人若过分偏信活动比率, 债务人便有动力虚构漂亮的活动比率,使活动比率的利用价值更低。
2.比率分析职能对财务数据紧凑型比较,对财务数据以外的信息没有考虑,可能造成对实际情况的误解。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其整体状况的一个总结,其中财务报表是用数据反映企业经营治理情况,除了财务报表,还有很多其他有用的信息会在财务报告中向外公布。而比率分析由于其自身的计算和比较过程只是涉及财务数据的比较,所以假如分析职员不留意参考非数字信息来对比率进行分析,就会造成对报表理解的偏差,而误解公司的实际情况。
3.财务比率指标体系结构不严密。财务比率分析以单个比率为单位,每一比率只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一个方面,如活动比率只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治理效率,营业利润率反映盈利能力等。而这些比率分析是以单个比率为中心,每一类比率都过分夸大本身所反映的方面,就导致了整个指标体系结构的不严密。
中国大学排名 4.部分财务比率本身并不科学,难以达到分析目的。财务比率分析的正确性,离不开财务比率本身的科学性。但是,现有流行的财务比率,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存在这较为严重的科学性差的题目。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在严重题目,活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题目。以下将对这些题目提出修正方案,在此不赘述。 二、解决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法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将各种比率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否则难以正确地判定公司的整体情况
由于单个财务比率的意义也不大,难以说明题目,所以运用财务比率分析一家公司的整体经营和财务状况时,应留意将公司的财务比率与宏观经济形势、该公司所在行业、行业内的主要竞争者、公司以往的业绩这四方面的同类比率进行比较,才能了解公司所处经济周期、在行业内地位以及相对以往,公司业绩的升降趋势,从而更系统地从整体上把握公司的状况。
(二)留意非货币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由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发展远景等诸方面的题目,有些是难以用货币表示的,甚至有些非货币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来说比货币信息更重要。因此,要十分留意非货币性因素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三)留意财务比率是否经过人为的“包装”
如前所述,企业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期看,往往人为操纵会计信息,如进行利润调整,以“进步”企业盈利能力或减少所得税缴纳的目的。因此,使用者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时应该将连续多期的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及时发现这一题目,制定正确的决策方案。
(四)几种财务比率的修正
针对以上提出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活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题目,下面将提出其修正的方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修正方法。实务界现在采用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方法,不管税制改革如何变化,企业的结算方式如何变化,几十年来没有变化过。其比率的双方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营业收进与均匀应收账款余额。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的税制改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早已实行了增值税制。在结算方式上,中国现阶段企业也广泛使用贸易汇票结算方式。这就是说,第一,在营业收进和应收账款之间,存在着计算口径的差异:应收账款包括了企业应该收回的销项增值税;第二,推动企业营业收进的贸易债券也不仅仅是应收账款,还包括应收票据。为了解决这个题目,我以为,应该考虑一个新的比率,即贸易债权周转率,计算方法如下:贸易债权周转率=营业收进*(1 17%)/(均匀应收账款 均匀应收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