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企业融资偏好分析
2017-10-15 01:25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企业融资偏好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摘要]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
[摘要]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融资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我国企业则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与优序融资理论产生背离。本文对这种异常融资次序形成的原因从资本市场功能定位、公司治理与市场效率、融资本钱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治理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优序融资理论 融资次序 股权融资
一、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决策——优序融资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是当前国外公司财务学界主流的资本结构理论,其创始人图尔特·梅耶斯将不对称信息引进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该理论承认了信息不对称和财务困境本钱的存在,其基本观点包括四个方面:(1)企业偏好内部融资甚于外部融资(信息不对称只与外部融资有关)。(2)股利政策为既定,所以因发放股利被削减的部分无法为资本支出提供融资,且因此现金需要量变动不会被短期股利变动所化解。(3)若资本投资需要外部融资,企业将首先发行最安全的证券,即证券优于股票。假如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超过资本投资,剩余部分先用于偿还债务而不是用于回购股票及退股。随着对外融资需求的增加,企业沿着优序融资的顺序往下,从安全性的债务到较有风险的债务,或许还会到可转换证券或优先股股票,最后才轮到股票。 (4)每家企业的负债比率反映其对外部融资的累积需求。也就是说,企业的融资顺序为,首先偏好内部融资,其次是债权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
二、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融资次序的比较
按照现代融资理论,上市公司再融资应首选内源融资,即保存收益和固定资产折旧;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其中又以债务融资优先,而把股权融资作为最后的选择。这条“融资定律”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