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分析及实施对策(2)

2017-10-15 02:41
导读:(二)非财务评价系统的缺点 1.和利润的相关性小。非财务评价系统的使用很难与利润和本钱不轻易丈量,这就使得这两个重要的数值很难相挂钩。另外,
  (二)非财务评价系统的缺点  1.和利润的相关性小。非财务评价系统的使用很难与利润和本钱不轻易丈量,这就使得这两个重要的数值很难相挂钩。另外,从治理者方面来看,运用这些指标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成果,因此影响了治理者的积极性。  2.各部分之间不轻易协调。由于非财务评价系统所运用的各个指标之间缺乏一个好的协调机制,所以在实际的运用中,对于各个指标之间的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很难取得平衡。  3.指标评价方法的不一致,缺乏共同的标准。  4.缺乏可靠性。非财务系统评价系统对于指标的评价缺乏一个整体的可靠性。如对于客户满足度等指标的调查只能局限于部分的人群而无法涉及全部,这种统计的可靠性相对较差,从而削弱的业绩评价的正确性以及对未来的猜测。  5.由于过分的注重非财务指标,企业有可能由于财务指标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  三、建议和对策  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国出台并实施了一些业绩评价体系。很多人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我建议,我国的业绩评价系统,可以遵循“一个条件、两个留意、三个基本特征、四个战略导向、五个原则”。  (一)一个条件,即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在企业治理中,权变的运用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企业治理者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竞争战略,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选取不同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离开了这个条件,任何的业绩评价模式都是空的,企业不可能取得长期的。  (二)两个留意,即在对于企业业绩评价的使用上,我们要留意两个误区。  1、固然我们说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非财务指标评价系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系统。事实上,二者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指标反映的是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的要求,而非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长远发展和综合发展的要求。二者都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两者的有益结合才是企业业绩评价的正确取向。  2、固然可供我们选择的业绩评价指标有很多。但并不是说在实际的操纵中我们选择的评价指标越多越好,过多的指标会导致信息超载,会使每个指标的权重减少,从而减少每个指标的重要性。同时,指标过少也会产生系统性能失调。  (三)三个基本特征。  在设计企业业绩评价系统时,应该使该系统包括三个重要的质量基本特征。  1、必须反映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而且也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企业效率的进步要求企业业绩评价指标反映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模式恰恰在这方面无法包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另外,企业的持续发展还应该扩大对企业效率的未来猜测。  2、必须能够揭示企业的风险。能够发现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是现代社会企业业绩评价系统的基础之一。  3、必须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传统的财务模式是通过财务报表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而财务报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编的。权责发生制固然在企业业绩评价时对企业治理者提供了明显的界定,但是同时也使企业产生了治理赢余。在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少用可能被治理的指标,以具有同等信息含量的其他指标取代。  (四)四个战略导向。  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应该设立以下面四个战略为导向的业绩评价系统。  1、财务战略。财务战略是指企业面对宏观经济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而指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目标和原则。它是企业战略的终极目标,包括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股利分配战略。  2、竞争战略。竞争战略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应该以顾客为竞争的核心。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市场定位、产品的设计、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销售以及产品的服务等方面着手,从时间、价值和价格等方面满足顾客的要求。从而吸引顾客,稳定顾客,形成顾客的忠诚度,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3、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制定自身的经营范围,发展方向等,最重要的是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于,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持久性、整体性和价值延展性,是保持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保证。经营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基础。  4、人才战略。在企业资本转换增值过程中,人力资源的价值表现已从过往的“物质资本牵引人力资本”,转变到现在的“人力资本统治物质资本”,并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上风的主要战略资源。人才战略正是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为客户和股东创造持久的未来价值。
上一篇:医院财务制度改革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