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并购重组中的价格发现与占优策略设计(2)
2017-10-30 01:32
导读:第四种:二价密封拍卖(Second-price Sealed-bid Auction)。针对标的物,众多竞买者写下各自的出价意愿,密封起来不让他人知道,交给拍卖师开启确认后,出
第四种:二价密封拍卖(Second-price Sealed-bid Auction)。针对标的物,众多竞买者写下各自的出价意愿,密封起来不让他人知道,交给拍卖师开启确认后,出价最高的竞买者获得标的物,但与一价密封拍卖不同的是,竞买者支付的不是自己写下的价格,而是出价为第二高价格的竞买者的出价。
以上是出卖者数目与竞买者数目是“一对多”时的情况,假如是“一对一”,则拍卖转化成:
第五种:强制一次成交的拍卖。该机制的特点是买卖双方同时出价且只进行一次,假如卖方报价高于买方报价,则交易终止谁也无法得到经济剩余;若卖方报价低于买方报价,则按照双方报价的线性组合比如两个价的均匀值来确定终极的成交价并交割。
第六种:答应讨价还价的多次竞价。即由出卖方或购买方交替叫价,各自做出一些让步,终极在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达成妥协并按协议价成交。
相机抉择:国企并购重组的占优策略设计
以上诸多拍卖方式,在现实运用时到底应选哪一种?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机抉择。一个“好”的策略选择不但能有效阻止低价成交和国有资产流失,而且能防止价格虚高进步资产并购的撮合成功率,它是实现帕累托市场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补偿性收进
英式拍卖是加价拍卖,在加价报价过程中,不断有竞买者由于市场报价超出自己的预期而退出,因此英式竞拍是一个“低能力”的竞买者不断被淘汰的过程。当出现最高报价时,最后一名竞争对手退出,市场中只剩下“最有能力”的竞买者。对其而言,成交的价格只是迫使对手退出的价格,实在还未达到自己的心中预期。此时,实际成交价格与心中预期价格的差额,可视为是对竞买成功者的一种补偿性收进。而荷式拍卖是压价拍卖,在压价拍卖中,一旦主持人报出的某个价格与特定的竞买者心中的预期价格吻合,该竞买者就会举牌成交。对这名“最有能力”的竞买者而言,实际成交价与自己心中的预期价格没有差额,因此不存在补偿性收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补偿性收进的存在让机制设计变得很微妙。英式拍卖由于存在补偿性收进,对竞买者有一定吸引力;而荷式拍卖缺乏补偿性收进,相对而言对竞买者的吸引力较小。但荷式拍卖通过减小实际成交价与竞买者预期收益的差距,迫使竞买者让渡部分利润给资产的原所有者,这对出卖者而言显然是有利的事情。因此在选择相关机制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主要是为了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可选荷式拍卖;但若为了更好的显示资产对竞买者的吸引力,则可选英式拍卖。
本钱的比较
一价密封拍卖与荷式拍卖有相似之处,都是由出最高价者获得标的物并支付最高价,因此它能使出卖方获得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二价密封拍卖则是由出最高价者获得标的物,但支付次最高价,因此它与英式拍卖有相似之处,能够对竞买成功者给予某些补偿。尽管这些拍卖机制相互之间非常相似,但相比于英式拍卖与荷式拍卖,一价密封拍卖与二价密封拍卖在实际中使用得更为频繁,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后者的本钱上风。由于英式拍卖与荷式拍卖必须进行大型的系列投进,如场地、组织、宣传、信息发布等,成交后交易所(或其他中介机构)还要抽走不菲的佣金,因此不是大规模的资产拍卖一般不采用这种公然的形式。而一价密封拍卖与二价密封拍卖则相对而言本钱更低形式更加灵活,一般适合于中小规模的资产拍卖。当然事情都是相对的,由于高本钱高投进的公然拍卖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假如出卖方有系列资产出售,他也可能会考虑用公然拍卖扩大社会影响与着名度,提升后续资产的潜伏价值以实现整体的利润最大化。
风险偏好类型
局中人的不同风险偏好类型也会导致相应机制设计的差异。假设竞买者是风险厌恶型的,显然在二价拍卖中,他的最优策略就是根据个人的真实效用报价而不会受到他人影响,但在一价拍卖机制下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在一价拍卖中,一个报价中稍微的扬价固然会造成竞买者的潜伏总收益稍微下降,但它有可能使竞买者赢得最后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这个原因会刺激风险厌恶型的竞买者在一价拍卖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活跃和激进。因此当资产出卖方了解到竞买者是风险厌恶型时,它可以选择一价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