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并购重组中的价格发现与占优策略设计(3)
2017-10-30 01:32
导读:而当出卖方是风险厌恶者呢?留意到一价拍卖最后的结果是依靠于赢者类型的一个定值,而二价拍卖最后的结果却是所有非胜者的一个带有权数的价格集,
而当出卖方是风险厌恶者呢?留意到一价拍卖最后的结果是依靠于赢者类型的一个定值,而二价拍卖最后的结果却是所有非胜者的一个带有权数的价格集,根据收益等价原理,前者会要即是后者的
数学期看,因此二价拍卖的终极价格相对于一价拍卖的终极价格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作为厌恶风险的资产出卖者,他可能更愿意选择一价拍卖形式。
“同盟”的危害
不论是公然形式还是密封形式的拍卖,都可能会存在同盟博弈的可能。同盟博弈是机制设计中的一个“世界级”困难,它指某些局中人会联合起来,以不同于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新均衡结果实现小团体的收益最大化并损害对手的利益。对资产出卖方而言,同盟博弈在密封形式的拍卖中可能会对其产生更大的损害。考虑一个很特殊也很简单的例子:在二价密封拍卖中,假设资产出卖方的最低“保本价”为100万,现在竞拍者只有两人,且形成了同盟,他们经过协商达成这样一种策略:A密封报价10万,B密封报价500万。如按二价拍卖的一般规则,B将以10万的价格获得标的物,于是资产出卖方损失90万,而A与B的同盟可共同获得90万的收益,资产出卖方的利益受到了巨大侵犯。因此,同盟博弈是资产出卖方在设计拍卖机制时不得不考虑的题目,为此可增加一些附加条款来进行限制。但由于同盟博弈本身的不确定性,所以相关限制条款并无定规可言,这是拍卖机制设计的难处所在,然而更是其理论探讨与实际运用的魅力之所在。
假如对资产拍卖标的物感爱好的只有一个人,那就只能使用“一对一”拍卖了。但“一对一”拍卖亦无定式,它的均衡结果可能根据局中人的风险偏好、出价先后、耐心程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资产出卖方可以尝试让均衡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但又不放弃对竞买者的吸引力,这一切可以通过巧妙的机制设计和相关技术化手段来实现。
中国大学排名 站在国有资产出卖方的角度来看,如何让资产实现价值的最理想化?理论研究指出有一个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增加竞买者。当竞买者趋于无穷时,市场价格就即是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过这实在是不可能的。首先,国有不良资产的魅力还不足以吸引到“无穷多”的竞买者;其次,即便有无穷多的参与者,高昂的交易本钱也会让拍卖收益损失很大甚至损失殆尽。因此针对特定的竞买者,设计恰当的拍卖机制,尽量利用市场的气力发掘国有不良资产的价值并进而形成让多方满足的价格,应该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当传统的资产定价方法在国有不良资产定价的过程中遭碰到应用困境的时候,尝试用拍卖的技术手段来探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价格发现,应该是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它令人信服的解决了国有不良资产的定价困难,既阻止了价格虚高进步了国有资产并购的撮合成功率,又防止了低价成交和国有资产的流失。作为市场效率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拍卖机制可能在今后的国有不良资产的并购重组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君,席酉民著.《拍卖理论与实务》.机械产业出版社,2000
2.唐建新主编.《资产评估》.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