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实个人账户与个账规范化治理(2)
2017-10-30 04:22
导读:(3)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公道活动的需要。在职工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时,个人账户记录将作为计发养老金的重要依据。参加基本养老保
(3)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公道活动的需要。在职工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办理退休手续时,个人账户记录将作为计发养老金的重要依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每个劳动者都有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账户,不管到哪里工作,不管是企业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只要单位和个人缴了费,都按同一规定的比例记进个人账户,能方便劳动力的公道活动。近年来,由于个别地区对本地的局部利益考虑较多,缺乏全局意识,在职工活动方面出现了一些题目。全国已发生多起因转移办法不一致,而造成职工在活动时无法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转移,影响了这部分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实行全国同一、规范的个人账户治理办法,促进劳动力的公道活动。 3 个人账户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题目
近年来,各地在个人账户治理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按照部里有关要求,收集整理职工信息资料,健全缴费记录、台账、表册,建立健全数据库。②规范治理,同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必备项目,做好日常治理和账户转移等工作。③定期对账,全国普遍建立了对账制度,每年定期向企业、职工公布个人账户情况。1997年以来,个人账户建账率和累计记账额不断增长,“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在操纵层面基本落实。
在个人账户治理方面存在一些题目。①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地区未建账,主要集中在县级社保机构治理的参保单位和个人。已建账地区,治理水平差距也很大。有的地区治理水平低,存在跨年记账、手工记账的情况。②账户项目设置和记录不全。尽管国家和各省在个人账户治理和项目规范上做了相应的政策规定,但在一些地区仍存在个人账户项目缺项的题目,少则缺1、2项,多则5、6项。已设置的账户项目有的无数据记录,有的记账不及时、不正确。有的有项目没内容,缺少欠费金额、特殊工种等必须内容,对原始数据信息输进后没有校对或及时统计分析,错误较多。③账户转移难。由于职工活动时,只转移个人账户,反映其过往权益的、占基本养老金达2/3以上份额的过渡性养老金不随同转移,在“财政分灶吃饭、养老基金独立核算”的格式下,加重了转进地区的历史负担,因此,各地均建立壁垒以自保,结果是给劳动者活动形成障碍。④对账制度不落实,对账效果不明显。有的根本没有对账,有的仅采用对账单形式,大多只发放到企业,本钱高,信息缺乏反馈。⑤征缴体制因素对个人账户规范治理影响较大。实行税务征收的地区普遍存在地税与社保部分票据传递不畅,给个人账户记账增加了难度,不少企业直接到税务部分申报,不向社保部分反馈或反馈缴费明细表不及时,社保机构无法记清到人。⑥计算机信息系统滞后,制约个人账户治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由于经费缺乏等原因,一些省市仍使用原自行开发的软件,已不能适应账户做实的业务治理需要。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从目前情况看,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规范个人账户治理,不仅必要,而且是当务之急。
4 加强个人账户治理的对策
牢牢围绕做实个人账户,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步建账率、记账正确率。各地应以县级为重点,对本地区个人账户的项目、指标和内容进行全面清理和检查。建账率低的地区,及时与企业、个人核对,抓紧建立和补建工作。已经全部建账的地区,要进步记账正确程度,确保参保信息完整。
(2)同一个人账户必备项目和指标。没有同一个人账户必备指标的地区,要按照
劳动保障部的要求,同一必备项目和指标,还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其它项目,方便今后正确计算养老待遇。
(3)建立并严格执行个人账户对账制度。要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严格对账,做到公然透明。为进步对账效果,经办机构可结合实际,采取以下多种形式对账,如发放对账单、通过报纸公告、通过电话、网络、计算机触摸屏查询等,对账要到人,要有反馈。当然,发放对账单应该是主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