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模式比较(2)
2017-10-31 05:28
导读: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商标。并购国外现有企业,往往可以利用其商标的着名度,迅速打开市场。美国斯比克斯(Specs)公司的运动鞋是美国国内的名牌产品之
获取被并购企业的商标。并购国外现有企业,往往可以利用其商标的着名度,迅速打开市场。美国斯比克斯(Specs)公司的运动鞋是美国国内的名牌产品之一,1978年斯比克斯公司面临财务危机,韩国“国际”公司并购了这家公司并更改了名称,其所生产的运动鞋则改称为Pro-specs。由于斯比克斯的招牌在美国名气响,使得“国际”公司所生产的Pro-specs球鞋深受美国消费大众的欢迎。
利用原有的治理制度和人力资源。采取并购作为直接投资的方式,可以不必重新设计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经营治理制度,而直接利用现有的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职员。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对当地情况缺乏了解而引起的各种题目。
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 跨国公司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经常要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融通。同创建方式相比,并购方式更轻易争取到资金融通,由于并购方式具有较小的不确定性。其次,并购方式收益快,往往能更快地回收投资。跨国公司一旦有了并购目标企业后,就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避免创建方式直接投资的风险,减少自有资本的直接投进。
采用以股换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随着股份公司的建立和股份公司的股票进进股市,企业就有可能通过股份公司之间互换股票方式,把握目标企业一定份额的股票,从而达到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
以目标公司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
以目标公司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直接从金融机构融资。
跨国并购方式的缺点
并购方式也具有一些内在的缺点,这正是为什么跨国公司也使用创建方式来替换并购方式的原因。
企业规模和选址上的题目。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跨国创建方式选择适当的地点并按照自己所希看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但是采用并购方式往往难以找到一个规模和定位完全符合自己意愿的目标企业,尤其是在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题目尤其突出。
原有的契约或传统关系的束缚。现有企业往往同它的客户、供给者和职工具有某些已有的契约关系或传统的关系。假如结束这些关系可能在公共关系上付出很大代价,然而继续维持这些关系可能被以为是差别待遇。与供给者之间的关系也可能碰到类似的情况。
并购后的整合工作难度大。并购的成功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更取决于并购后对公司的整合工作的有效程度。而这种整合工作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而采用创建方式,原企业与新建企业之间的衔接比较轻易。
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的选择分析
基于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必须确立全球化发展战略,参与全球竞争,发挥企业内部的所有权上风,争夺市场份额,保持和发展有利的竞争地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经营成为必然趋势。而在跨国直接投资决策中,究竟是选择创建方式还是选择并购方式,则与外部环境因素对创建和并购两种方式的强化程度有关。
内部市场相对饱和与“国际市场空隙”易逝性对跨国并购的正强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是母国内部市场相对饱和的产物。一方面,在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从保护有效竞争的角度出发,对一个公司的生产能力、供给能力和市场份额是有所控制的。因此,当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其生产能力就会和相对饱和的内部市场发生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向国际市场扩展。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确实存在着跨国公司得以生存和进一步扩展的广大空间。但是,伴随着跨国公司的日益增多和走向世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国际市场空隙”的易逝性特征也更为明显。面对这种世界经济形势,跨国创建的方式显然是无法满足跨国公司迅速抢占国际市场的需要。这种市场格式对跨国并购起到了正强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