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企业团体财务集中治理(2)
2017-11-02 02:25
导读:3. 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 为适应IT环境的搭建,企业团体的组织结构也要做出相应改变。为保证财务业务协同化的实现,财务职员要走出财务部,渗透到
3. 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
为适应IT环境的搭建,企业团体的组织结构也要做出相应改变。为保证财务业务协同化的实现,财务职员要走出财务部,渗透到各业务部分的每个作业环节。此外,出于财务信息效任性的考虑,尽量减少财务部的中间治理层次,有助于降低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本钱,进步组织运行效率。再加之,IT环境的构建与完善,也将促使组织呈现扁平化、网络化趋势。
为保证团体公司所做出的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团体公司进行重大财务决策的职员需把握下属企业的业务和财务信息,同时,团体总部的决策也需要理解决策意义的职员在下属企业中有效执行,鉴于此,可在团体公司董事会下分设战略发展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采取兼职制度,吸收下属企业的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担任委员,参与决策。这样,在团体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保持了有效的信息沟通,可使决策更加科学,而且,由于下属企业的负责人参与了决策过程,了解决策的意义,可有效地保证决策在下属企业中的贯彻和落实,为实现企业团体的财务集中治理目标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实现财务集中治理的措施
建立全面预算体系。该体系分为团体公司预算和下属企业预算两层次,财务集中治理所涉及的成员单位均需列进预算单位。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是预算内容的两大主题,预算体制的设计要依据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预算侧重点,避免预算过繁过细。固然引进了IT环境,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分析仍然是全面预算实施所必须的三个步骤。预算编制采用上下结合式,IT环境所提供的多种猜测模型与计算公式可以进步预算编制的效率和正确性。为保证预算有效的执行,企业团体最高领导层应作为预算编制和实施的最高决策者,通过设置预算治理委员会,同一指导预算治理,并借助网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及时反馈,不断调整预算执行偏差,进步预算治理质量。通过网络团体公司可及时得到各子公司的预算分析结果,以此确认子公司经营者、责任部分或相关职员的工作业绩,作为赏罚标准。通过实施全面预算治理,加强了团体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度,进一步理顺团体公司与成员企业间的产权关系,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进步治理效率,更好地实现了集中治理的目标。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企业团体也可借助IT环境通过成立结算中心、财务公司或利用网上银行,对资金实施集中治理。对资金实施集中治理,其侧重点并非资金本身,而是关于资金的动员、资金活动和投资等决策过程以及关于资金运用、调度的信息。从团体公司角度来看,资金的同一结算,不仅减少了整个团体的银行账户,而且杜尽资金内部拖欠现象,盘活资金存量,进步总体信贷能力,降低资金本钱。此外,还可使团体公司能够有效控制各成员企业资金运作状况,便于团体能从总体上把握资金运作效果和筹资融资情况,并为团体扩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投资等重大决策提供依据,通过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对内提供贷款的功能扶持上风企业。其次,对于下属企业而言,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结算,并利用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熟悉企业情况的特长,可简化贷款申请手续和办事程序。最后,对银行而言,其客户由分散的企业变为大型团体,不仅进步了其治理效率,而且降低贷款风险,扩大了结算规模,其规模和效益都将因此有所增加,因此各银行不断地推出自己的团体金融专项服务,这也将是银企合作的新趋势。
我们还可将财务主管委派制嫁接于企业团体。一方面,从企业团体整体来看,团体公司为了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可依据产权关系,以出资人的身份向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派出财务总监。被委派职员对委派方、出资方负责,向委派方报告,委派方同时对被委派职员及其履行职责情况承担连带责任。另一方面,从各成员企业内部来看,为在价值层面对业务主管起到协助与导航作用,对于各业务部分也应派驻财务主管,并通过治理层推进财务业务协同化的顺利进行。财务主管不仅接受团体公司财务部的领导,同时还要接受其所属的业务部分总经理的领导,他的工作是双向制的。这样,秉着服务第一、监视第二的宗旨,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不但可以使团体公司的整体战略方针在子公司得到较完全的体现和贯彻,而且能够规范子公司的财务活动,有利于团体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确保集中治理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