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应对财务报表欺诈的政策剖析与比较
2017-11-02 02:24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中美应对财务报表欺诈的政策剖析与比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近年来
摘 要:近年来,公司在粉饰报表方面的手段日趋多样化,且表现出一定的隐蔽性。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更好地识别财务欺诈所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中美两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广泛深进的基础上,分别颁布了应对政策。本文在对中美两国有关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引发财务欺诈的各种因素,及其所反映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并对这些政策作了比较。 关键词:财务欺诈;审计技术提示;审计准则说明 引言 作为舞弊的主要形式,财务欺诈不仅会导致会计报表的不实反映,而且也会对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巨大的危害;另外,公司粉饰会计报表的手段日趋多样化且表现出一定的隐蔽性,也使得注册会计师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难以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欺诈行为。因此,如何有效地审计财务报表中存在的各种欺诈行为,便成为世界各国会计审计界关注的热门和难点之一。进进新世纪以来,国内发生了以“银广厦”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财务欺诈案,美国则发生了“安然”、“世通”等著名跨国公司以及世界著名会计公司“安达信”的特大财务丑闻和审计失败案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在中美两国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专家学者纷纷加以深进研究,而且也引起中美两国行业组织———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关注。在及时认真地各种财务欺诈行为,鉴戒以往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2年7月颁布了名为《审计技术提示第一号———财务欺诈风险》的审计指导性原则[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则于2002年10月发布了与审计准则说明第82号(SASNo.82)题名一样的审计准则说明第99号(SASNo.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欺诈的关注》。[2,3]
1 中国审计技术提示第一号的解析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审计技术提示第一号,是在吸收国内外经验教训,并鉴戒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朝着积极建立适合自己应对财务报表欺诈的审计责任体系的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份技术提示总结了9大类54种可能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欺诈或表明公司存在财务欺诈风险的因素,特别夸大了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从这些因素出发,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各种财务欺诈及其风险的存在。审计技术提示第一号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
1.1 财务状况不佳导致的财务欺诈风险因素 ,对大多数公然上市公司而言,不论其如何运作,怎样,选择何种会计政策,其首要目标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因此,财务状况的稳定或盈利能力的良好对上市公司十分重要。假如由于竞争激烈或市场饱和、难以适应技术变革等原因导致利润下降,或者由于其它方面的原因引致会计报表项目、财务指标异常或发生重大波动,企业若将这些负面的财务信息如实报告给投资者,会使投资者做出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经营风险加大的结论而给企业所有者的价值造成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维护其股票市价的稳定,就有可能通过会计作假等财务欺诈手段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1.2 治理当局所导致的财务欺诈风险因素 瓦茨和齐默尔曼经研究以为,企业的治理层及经理职员的个人收益,一般是与企业的经营情况、特别是与盈利等会计指标紧密联系的。[4]另外,在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内外部利益团体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特别是当这些利益团体对公司形成各种过高期看时,例如要求企业治理层完成设定的获利目标或增长速度、进步每股股票的市价、摆脱被证券监管机构特别处理的境况等,就会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方式向企业的治理当局施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治理当局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就有可能会通过会计造假甚至财务欺诈等手段来影响会计利润,美化财务状况以迎合各方利益,摆脱可能的困境。 一般来说,企业治理层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稳健型,一类是冒进型冒进型的企业治理层十分在乎财务报表形式上好看,喜好采用冒进型的会计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治理层就往往倾向于采用欺诈手段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