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有资产治理的现状及思考
2017-11-02 02:27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高校国有资产治理的现状及思考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国有资产治理
【摘 要】国有资产治理作为学校“物”的治理,为教学做好服务,为教师学生做好服务,为教学科研创造一流的教学条件保障则是高校国有资产治理永恒追求的工作目标。加强高校资产治理必须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从源头进手,在治理上下功夫,实现物尽其用,才尽其力。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治理 现状 思考
一、高校国有资产治理的内涵、目的及意义
高校国有资产是全社会国有资产的组成部分。它是指高校占有和使用的、在法律上已经被确以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和。
加强高校国有资产治理的目的就是要公道有效地配置校内资源,加速资金周转,少花钱、多办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高校国有资产治理,从宏观上讲是公道有效地使用国家资源配置,为国
家教育事业服务;从微观上讲就是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科学运营与公道使用。因此,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加强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治理,对于防止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的公道有效使用,进步国有资产使用中的经济效益,加快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国有资产的分类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活动资产、无形资产、外延资产等四大类。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价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同类物质,也可作为固定资产。
活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外延资产是指高校以货币、仪器设备等形式,向学校以外地区投进后所转化形成的财物收益。
三、高校国有资产治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题目
有关资料显示:国有资产目前是“迅猛增长(全国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与静静流失(全国每年有上亿元的资产流失)”并存。前者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后者是由于治理上的疏忽。造成国有资产“静静流失”的主要原因固然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但治理体制的不顺、治理措施的不力、产权意识的淡薄和使用效益低下的题目同样不可小视。分析其目前现状有以下几方面:
(一)资产投进的依靠性:由于高校购置国有资产的经费基本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想普遍存在。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始终困扰着高校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种消极思想一时还难以消除。购置的国有资产是一种消费性资产,而且高校国有资产不计提折旧,不与经济效益挂钩,经济责任缺位,致使高校存在重视资金治理,而忽视国有资产治理的现象。
(二)资产配置不公道:由于缺乏公道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公道,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如很多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资产治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监管制度,存在购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资产流失严重: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活动资产治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帐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 四、开展高校国有资产治理工作的探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健全和理顺领导体制及治理体制
本着“同一领导、回口治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健全、完善和理顺了学校国有资产治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治理体制,确保了学校国有资产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正常运行。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国有资产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学校国有资产治理处为主要职能治理机构,计划财务处、后勤治理处、教务处、图书馆等回口治理部分、资产使用部分分工负责,职责明确,权责结合的治理体制。各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治理工作熟悉到位、思想同一、步调一致,治理工作保障有力。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资产治理员队伍,形成了财务审核治理员、回口部分资产审核治理员、使用单位资产治理员三级治理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