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财务治理模式分析(2)
2017-11-02 05:28
导读:2 财务治理上约束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 通过上述分析,要约束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行为,应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三类财务冲突进手,在吸收鉴戒当前英
2 财务治理上约束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
通过上述分析,要约束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行为,应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三类财务冲突进手,在吸收鉴戒当前英美的股东主导型治理模式和德日的债权人主导模式两种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以及当前的财务治理环境,创建新的综合性财务治理模式,这个模式要重视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建立公道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利用负债融资约束经理的过度投资动机,解决股权分割的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假如只从这个模式中的某一个角度着手,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很难得到治理。
2.1 重视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
在我国,债权人往往不参与公司的治理,只能到期收本得息,这就使银行对贷款公司的约束和限制力较弱,这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改进我国现行的主办银行制度,明确主办银行制度在公司监控机制中的作用。从现实来看,银行应加强对贷款的监视,实行信贷全过程监控,在公司陷于财务危机时对公司采取校正性或惩罚性措施。我国目前答应银行向部分公司投进股权资本,或采取在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吸纳银行等债权人代表的办法,对经营者进行事中监控,这可以使银行参与到公司内部治理,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公司道德风险的发生,同时防止公司以改组、破产等方式逃离高额债务,以保证债权人的正当权益。
2.2 建立公道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建立公道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应做到如下几点:(1)所有者对经营者,高层经营治理者对下属各层次经营治理者需要设计一种利益刺激机制,以促使有关代理方努力完成所有者的财务利益目标。(2)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答应经营者持有公司股份,使经营者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这种激励制度将公司经营者的个人所得与公司的长远利益、公司的资本升值及广大股东的利益得以很好地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高管职员经营治理的能动性,更有利于进步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素质。(3)进步他们的社会地位和
政治地位,重视对经营者的事业型激励,应加强对经营者非物质激励,如:职位升迁、终身雇佣、政治地位和社会荣誉等。这种综合性和社会性的激励机制,对经营者更轻易保持长期激励的效应。(4)建立全面预算治理考评与赏罚体系,包括考核评价制度与赏罚制度的实施两方面内容。预算考评是条件,赏罚是手段,全面预算治理的终极效率取决于是否有切实可行的赏罚制度并严格执行。只有通过考评与赏罚体系的建立,将公司的价值目标、战略和个人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相容机制,才能达到治理目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3 约束经理人的行为
积极推选经理人持股的激励机制,通过股票期权和年薪制等形式,激励经理人将公司长期发展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坚持把资本经营的完成业绩与经理职员自身利益、职位相联系,迫使经理人如同代理人一样,对其经营的资产回报有高度的关联。同时注重在社会地位、职业声看和个人成就感等精神方面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防止“内部人控制”的加剧,使其在公司外部逐渐硬化的预算约束条件下,引导经理人的目标与出资者的目标相一致,保证激励与约束对等,将其自身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挂钩;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外部市场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2.4 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法规不完善是我国对投资者保护不力的重要原因,投资者一旦做出了投资决策以后,他们就面临公司控股股东和经理侵吞他们的财富的可能,因而,(1)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使中小股东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有了更多的法律依据,同时增大控股股东利益输送本钱。(2)规范大股东行为,果断清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资金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重占用的上市公司主要负责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必要时实行市场禁进,对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重大侵权行为,对大股东就进行诉讼。同时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解决不公道的股权结构,为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从而保护投资者长远利益。治理层和大股东将会致力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上市公司的发展障碍会完全消除,步进良性发展趋势。(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中小股东作为股东之一,首先应享有基本的公平剩余索取权和参与控制权;其次作为外部股东,在控制权的参与方式上一般为知情权、监视权和重大事件的参与决策权。中小股东作为弱势群体不仅应通过了解自身的权益从而进步自我保护能力,还应当充分借助社会外部气力,利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法规及其他制度防止正当权益受到侵犯,以维护中小股东的正当权益,保护投资积极性,增强投资信心;同时也将对公司高管职员的经营治理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他们的行为后果与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