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中)(3)
2017-11-04 06:14
导读:那么如果企业采用的是先进先出法,结果如何,下面进行假设性运算。 这里主要讨论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这两种相对极端的方法。由于移动加权平均
那么如果企业采用的是先进先出法,结果如何,下面进行假设性运算。
这里主要讨论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这两种相对极端的方法。由于移动加权平均法同加权平均法实质相同,而且采用这种平均计价法的结果也将处于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之间,所以这里假设该企业原来全部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在会计方法改变后,全部采用先进先出法。再假设本期只有一次购货或生产出的存货只有一个价格,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成品成本上涨20%。
计算结果如下:
在后进先出法下,由于期末存货数值大于期初存货,表明本期发出存货全部来自于本期生产或购买的存货,但一旦采用先进先出法,期初存货要先发出,在本期购货或产出存货只有一个价格的前提下,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可作计算:
122350938.36 (873924145.79/1.2-122350938.36)*1.2=849453958.12元
然后计算出期末存货:
122350938.36 888754550.56-849453958.12=161651530.80元
表4-5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表
后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
期初存货 122350938.36 122350938.36
本期生产或购买 888754550.56 888754550.56
本期发出 873924145.79 849453958.12
期末存货 137181343.13 161651530.80
数据来源:后进先出法的数据来源于该公司2005年财务报表,先进先出法由计算所得(下同)
方法改变后企业资产价值增加:161651530.80-137181343.13=24470187.67元
方法改变后,企业利润变化见表4-6。
表4-6 两种方法下企业利润比较
后进先出 先进先出
主营业务收入 1166921988.96 1166921988.96
主营业务成本 873924145.79 849453958.12
利润总额 85809437.51 110279625.18
净利润 78300759.88 102770947.5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82459010.35 106929198.02
每股收益 0.25 0.34 这里在计算利润总额时使用了相对较为简单的假设,即:主营业务成本的减少值便是利润的增加值,也就是净利润的增加值,并未考虑税收等其他因素影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利润总额=85809437.51 873924145.79-849453958.12=110279625.18元
净利润=78300759.88 873924145.79-849453958.12=102770947.55元
由此可见,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对企业的影响的确很大,在假设条件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变化使企业的利润增加了24470187.67元,每股收益从0.25元增加到0.34元,利润增长率也会有所改变,见表4-7。
表4-7 两种方法下企业利润变化率比较
后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
利润增长率 -21.47% 0.92%
净利润增长率 -21.55%
2.97% 由此案例可以进一步看出,会计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报表的影响,它不仅可以使企业由ST变为非ST企业,更可以使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此例利润增长率由-21.47%变为0.92%),而且这种差额随着价格变化的幅度增加而不断增大。 (三)新会计准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最新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修改与完善,1、取消了“后进先出法”;2、规定存货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3、新准则有关于存货的适用范围更广,把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和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也作为存货的范围;4、新存货准则取消了对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成本内容的相关说明,企业可以选择将原先计入营业费用中的, 与存货采购有关的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这样商品流通企业在核算存货成本, 调节当期利润的时候,有了更灵活的处理方式;5、取消了接受捐赠存货成本确定的相关说明;6、新存货准则中删去了企业“应当披露存货的取得方式、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当期确认为费用的存货成本”的内容,补充了企业应当披露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的要求。这些的变动,对于各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利润、财务指标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