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转型(3)
2017-11-05 02:10
导读:(三)从资产负债综合角度来看,推行多形式资产业务 资产证券化是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做为商业银行的一种特殊融资手段经历了数
(三)从资产负债综合角度来看,推行多形式资产业务
资产证券化是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做为商业银行的一种特殊融资手段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资产证券化是指一个实体将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识别的现金流收益集合起来,并转移给投资者,从而达到融资目的的一种融资方式。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效的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可以综合协调资产和负债的平衡。一方面,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化解由于存款短期化和贷款长期化而产生的流动性问题,转移由于利率波动而产生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选择性的购入市场上其他商业银行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可以增加资金运用的渠道,对资产和风险进行优化配置。
我国资产证券化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启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试点至今,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发行了30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99亿元(两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这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探索。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证券化试点的资产比较单一,主要为长期基础设施贷款或长期住房按揭贷款,做为试点产品,两家试点银行更注重产品发行的成功,因此选取的资产均为长期优质资产,这种优质产品的证券化不能满足银行分散风险的需求,因此,还不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二是目前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和交易仅限于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仍然是相关产品的主要投资者,投资主体单一化的局面与债券市场日益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结构极不相称,不利于分散银行系统的风险。同时与资产证券化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税收制度及监管标准仍然不够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从短期来看,金融脱媒现象给银行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是贷款需求不足与资金供应相对过剩的矛盾。在这一时期,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机不足。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来调节资产和负债结构应是趋势,商业银行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发展,积极利用好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经营模式的全面转型。
参考文献:
1.吕耀明.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3
2.巴曙松,程晓红.消费信贷快速扩张下的金融体系.西部论丛,2004(11)
3.唐旭.多层次金融市场与金融脱媒.中国金融,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