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治理目标:“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2)
2017-11-05 04:30
导读:第四,财务治理目标必须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除所有者外,还有债权人、职工、供给商。消
第四,财务治理目标必须是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利益的最佳兼顾。市场经济条件下,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除所有者外,还有债权人、职工、供给商。消费者及政府等。各利益主体问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夸大的是“双赢”。无论制定何种财务政策,都必须公道兼顾企业所有者利益与其它主体的利益,尽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使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获得各利益主体的信任与支持,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并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目标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这样才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持续能力最大化”目标的具体体现
从财务治理角度出发,“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能力。一般以为公司的营业额、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和客户需求的实现程度等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竞争能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假如决策行为追求的是竞争力,即使现在微利或有所亏损,也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并随着竞争力的加强,发展潜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以为,市场竞争能力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目标的首要。
2.获利能力和增值能力。通过投资收益率、营业利润率、本钱用度利润率等指标反映的获利能力,是衡量和评判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大小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盈利是市场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展财务治理工作的基本目的,任何企业都必须矢志不渝地追求利润,最大限度地获取正当利润。但是尽不能把获利最大化等同于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否则就会回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老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偿债能力与信用水平。偿债能力与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密切相关,凡偿债能力强的企业一般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或发展潜力,但由于偿债能力是通过资产负债率、活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反映的,假如企业不能积极主动地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行为,及时足额地偿还债务,就会失往债权人的支持和配合,这同样会其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当我们把偿债能力作为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的支持因素时,还必须注重与此相关的企业信用水平及财务形象。只有较强的偿债能力与良好的财务形象的有机结合,才能促使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达到
最大化。
4.资金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是用于衡量企业财务资源使用效率的,一般情况下,这两种周转率快,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供、产、销的转换能力较强,处于正常的发展状态。反之,则表明企业销售渠道不畅,资金回收缓慢,供、产、销的转换周期较长,此种情况下的企业很难做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5.抵御风险能力。市场经济复杂多变,报酬与风险共存,一般情况下,报酬越大,风险越大,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加为代价的,高回报可以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而高风险则会削弱持续发展能力,甚至使这种能力丧失殆尽。因此,衡量持续发展能力是否达到最大,不仅要报酬率(盈利能力),而且要考察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只有报酬与风险处于最佳结合点时,才能使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达到最大。
三、实现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对策
1.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治理体制。假如企业规模不大,就不存在选择企业财务治理体制,为了取得规模效应,很多企业实行团体化经营,此时就需考虑采用什么样的企业财务治理体制。一般以为,对核心层企业宜采用集中财务体制,对紧密层企业宜采用治理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由团体总部作出重大财务决策,由紧密层企业作出次要的财务决策及执行总部决策,对半紧密层企业宜采用受控制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总部通过内部制度来间接影响或控制下属企业的财务决策;对疏松层、协作层企业则采用完全分散的财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