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分析当前旅行社并购热(2)
2017-11-05 06:03
导读:(二)纵向并购难以达到并购目的 现代企业理论以为,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换物,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以相互替换的手段,企业运用内部的行
(二)纵向并购难以达到并购目的
现代企业理论以为,企业是市场机制的替换物,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可以相互替换的手段,企业运用内部的行
政治理手段较之运用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运行交易其用度为低。在面临较高的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企业倾向于将外购变为企业内部生产。基于对企业理论的熟悉,纵向并购的动机可概括为:在不可能签定完备的合约以限制资产专用性所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的情况下,通过并购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可以将交易转进企业内部从而消除机会主义行为。那么,纵向并购是否真的消除了机会主义行为呢?
***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性质更透彻的解释,从而改进和发展了科斯的企业理论:“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要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或者说以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纵向并购在消除了存在于产品市场上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却将存在于要素市场上的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带进企业”。***关于企业的本质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观点是深刻的,体现了企业理论的发展和贡献。它意味着,企业能消除机会主义的观点不是决定性的,由于企业可能把机会主义从商品市场带到要素市场上来。按逻辑推理,下一步应对要素交易的合约进行考察,由此将导向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关于企业的内部结构是激励—监视题目决定的论述,关于此题目的论述我们将在下文中阐述。
从旅行社自身特征来看,与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相比,旅行社科技含量较低且投资本钱少,不像旅游饭店那样一旦形成专用资产,很难再被转移配置使用。旅行社资产专用性程度不高,其进进与退出壁垒相对较低,形成的专用资产轻易被转移或配置使用,从而使之契约交易的双方都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所以,较难形成具有彼此间稳定交易关系的纵向一体化企业团体。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混合并购面临多元化风险
混合并购是旅行社与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吞并经营。在传***略治理理论中,多元化经营被以为具有规避风险,培育企业新的增长点的明显上风,故混合并购一度成为欧美企业普遍采用的战略。就我国旅行社行业而言,其低进进门槛和高退出壁垒(主要来自行政壁垒)使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为寻找企业利润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实现企业转型以摆脱经营困境,很多旅行社把目光纷纷投向了房地产、通讯等利润较高的行业,混合并购自然成为其主要的路径选择。值得留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通过混合并购开展多元化经营的旅行社都能走上成功经营的道路。
资源基础论的分支——核心竞争力理论以为:企业能力储备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特别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在我国旅行社“小、弱、散、差”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条件下,旅行社通过并购追求多元化经营的行为应慎之。郭华(2003)通过对我国多元化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研究表明:实施低度多元化和相关业务型多元化战略的旅游上市公司效绩远远高于单一业务型和实施高度多元化的公司,其中不相关业务型(高度多元化)公司经营效绩最差。胡春林(2005)对我国旅行社实施混合并购的实证研究结果同样表明:混合并购在短期内不能给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带来经营绩效的改变,从长期看也不能消除企业主业不振、经营业绩下滑的隐忧。那些期看通过混合并购改善经营绩效或通过混合并购改变主业经营实现企业转型的旅行社,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上述结论给我国旅行社以重要警示:企业混合并购路径的选择应该以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为轴心,脱离企业核心能力而一味追求延展范围的经营策略,只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综合经营效益的降低。
中国大学排名 从市场发育程度来看,通过并购来进行不相关多元化经营在我国旅行社发展近期阶段应慎用。总体上看,迄今为止我国旅行社真正完成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尤其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还很少。到目前为止,严格意义上的旅游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企业金融体制改革还在进行,资本市场尚待规范。因而,过早采用并购来实行不相关多元化经营必然导致旅行社与其他企业在并购后的整合上由于产权题目而引起经营治理的困难。而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加大了并购后旅行社的退出障碍,加之我国旅行社现有的治理水平、组织结构远远落后于不相关多元化企业经营的要求,不相关多元化无益于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