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上市公司实施财务盈余治理的动机与方式(2)

2017-11-06 01:12
导读:2.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如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代理和租赁等。上市公司利用
  2.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如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代理和租赁等。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治理主要有关联购销、资产重组(这里专指关联方之间的资产重组)、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资金占用费、用度转移等。通过资产的关联交易实施盈余治理,这样的收益不具有持续性,多数是一次性利得。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治理,实在质是通过正当不公道的方式达到盈余治理的目的,就是将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向上市公司转移,而亏损则转出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多反映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进等一些项目中。另外,关联公司之间的资产重组是盈余治理的一种重要途径,但非实质性重组很难带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良性转变。  3.利用资产减值预备  根据谨慎性原则,公司应通过计提资产减值预备等方式,来确保相关资产的安全。依据财政部有关规定,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提取坏账预备等八项。由于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等金额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这一规定给上市公司的盈余带来很大的。同时也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调整利润的机会,公司可在业绩良好时多计提预备,在业绩不佳时少计提预备,以调节利润。实践表明,计提资产减值预备无疑成为可调整利润的方案。有些公司在报告亏损年度将亏损做大,旨在“轻装上阵”,以便在以后年度扭亏为盈。  4.利用虚拟资产和股权投资  权责发生制是上用来确定损益的基本。采用该原则的一个必然结果是虚拟资产的产生,即实际已发生的用度或损失暂时挂账,列为待摊用度、待处理活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损失等科目。作为一项资产,应该能为公司带来未来的利益,但恰恰相反,这些虚拟资产带来的是未来的损失,而不是利润。进而言之,公司可以将的已发生损失计进虚拟资产,然后通过分期摊销的方式调节利润。  上市公司通过处置亏损的长期投资(即子公司股权),不仅可避免按权益法要求,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核算其亏损额,同时又可利用转让价格调节利润,如通过溢价转让带来投资收益。  5.利用时间差和政策变更  所谓利用时间差,就是在收进的确认时间上做文章,如为了虚增利润,在销售完成之前、货物起运之前,或在客户还有权取消定货或推迟购货之前,就确认收进;当为了少计利润时就做相反的操纵。  一些会计政策的变更,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确定等,与公司当期的会计盈余,甚至未来期间的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可实现盈余治理。对于上市公司,由于固定资产金额相当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折旧年限的确定、停止计提折旧的时间等,都直接影响到公司当期以及未来期间的利润。  三、防范不当的盈余治理  要防范不当的盈余治理,首先必须认清有关盈余治理的法规,既有正当的调节(表明公司财务治理技术的高超),也有非法的调节(它是公司治理当局的一种欺诈行为),后者是国家法律和法规所不答应的。其次要了解盈余治理运用的手段以及导致的后果。盈余治理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计的项目进行调整。而利润操纵的有些手段貌似合乎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但是突破了一定的限度,成为不正当的操纵行为。治理当局利用信息不对称,采取欺诈手段不正当地调整公司的盈余,实现不当获利的人仅是公司的治理者,而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人则成为受害人。因此相关部分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题目。  其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审计监控,即对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规定所涉及的相关条款加以补充和完善。至于审计监控题目,应看到,现有的相关审计准则未能有效反映欺诈风险变化的环境,注册会计师要改进审计方法以防范和纠正公司的不当盈余治理,必须把信息的完整性放在首位,不答应以追求效率而忽视效果的审计方法取代完整的审计程序;要加强质量监管,实行准进和退出机制,通过质量监控和对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证券许可证的年检,剔除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事务所。鉴戒美国公众监视委员会针对盈余治理存在的题目,建议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更有力且明确的审计准则,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借用“法庭审计”方法、实施回顾性的审计程序等,以加强质量监管,形成退出机制。  其二,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正确引导,使公司的经营治理者建立起公允、正当、一贯坚持会计盈余报告的理念,同时,监管部分也应当加强对这些公司进行盈余治理的监视,将那些重组过程中预提用度、进行巨额冲销的公司,列进重点核查范围。发现题目应进行严厉的处理,加大惩罚力度。还可进行补充再次审计,证监机构有权另外聘请独立的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抽样、补充再审计或重点补充再次审计。审计用度经证监会由上市公司及有不当行为的审计师等来承担。在公司的内部,相应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公司内部各部分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减轻公司运作的不当,也可帮助发现和预防可能的财务舞弊案。  其三,不断完善公司会计准则。不当盈余治理的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会计准则的理解不准,或故意误解以及执行不力所造成的,因此,应当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如制定比较公道、规范、严格的资产减值预备会计准则时,应当更加明确地规定资产减值预备的提取方法和提取冲回时间,有利于进步不同公司之间的可比性和同一公司不同时点的一贯性,以降低公司治理层在资产减值时间分布上和空间上的操纵性。此外,有必要要求公司对大额的减值预备进行较具体的信息表露,对于资产减值预备冲回的,应特别表露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以进步表露信息的有用性;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会计准则应对不同行业的共同业务做出同一的规定;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的公司所特有的业务做出分类的规定,使某一公司只能适用于其中的一类情况。  总之,恰当的盈余治理行为可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而国外诸如通用等很多优秀的公司也都有明显的从事盈余治理的证据。关键是要防范不当的盈余治理。
上一篇:美国小企业融资及其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