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适度并购的路径选择(2)
2017-11-07 02:10
导读:我国银行业的适度并购 如前所述,在我国银行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适度的并购才能实现规模经济。下面分别对四大国有贸易银行、全国性股份制贸易银行
我国银行业的适度并购
如前所述,在我国银行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适度的并购才能实现规模经济。下面分别对四大国有贸易银行、全国性股份制贸易银行的并购重组进行了探讨。
(一)国有贸易银行
国有贸易银行:内部改革为主,并购重组为辅。
2004年四大国有贸易银行的ROA(资产收益率)为0.13%,是美国均匀水平的1/10。国有贸易银行资产收益率低的原因并不是规模不够大,而在于经营治理体制和风险评估机制落后,缺少个性化的服务,难以吸引消费者。况且,自2003年以来,国有贸易银行正在进行引人注目的变革——注资和上市。其股份制改革的基本步骤是:消化历史包袱,进行财务重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然上市。将全国50%以上的金融资产进行重组,其风险是不问可知的,这时进行扩张并购,可能会引起新的风险。
但并购可能带来的效益及竞争的需求使得并购已成为银行成长的必经之路。2004年及2005年几次大的外资进股已改变了国有银行的股权分布(以建行为例,见图3),特别值得留意的是,外资金融机构投资进股的中资贸易银行都是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效益比较好、历史包袱比较轻、有着良好发展远景的国内中小贸易银行。以美洲银行进股建行为例,美洲银行是全美第二大零售、企业银行,但美洲银行并不擅长于投资银行业务,在亚洲资本市场并不活跃,处理大型国企海外上市的经验较少。这样的进股银行给国有商行会带来怎样的远景尚需拭目以待。但是从2004年的业绩来看,上市后的国有银行资产收益率仍位居亚太区同业之末。
外资的进进为谋取自身的利益并不希奇,题目是,假如通过外资购并得到的好处还不如付出的本钱,那么该项并购就是失败的。通过并购,外资银行可直接购买网点和区域市场,付的本钱极小,目的却很快能够达到。这里面隐躲着巨大的政策风险。国有商行要进步盈利能力,并购只是方式,重要的是自身的改革。借助并购,学习先进的经营经验,彻底改变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实行混业经营;建立成熟的贸易化银行,培养完备的金融市场,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规模的扩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股价制贸易银行
股份制贸易银行:积极推动并购重组。
新兴的股份制银行是按照规范的贸易银行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贸易化的市场竞争中,既无历史包袱,又无传统束缚,在资本结构、经营机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上风。其特点是产权明晰,运作规范,但网点覆盖率低、客户基础薄弱、IT网络投进大。这些银行具有通过并购迅速壮大规模的强烈愿看。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股份制银行有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近年来外资也不断扩大持有股份制贸易银行的股权比例。
股份制银行普遍具有机制灵活、效益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规模较小、资产质量参差不齐等弱点。它们之间通过并购重组,能够迅速扩张规模、进步竞争力,收到吹糠见米的协同效应。
股份制银行间的并购重组,一方面为银行开展并购提供了收购股权的市场途径、收购资金的筹集渠道和进行价值评估的条件,将有力的推动我国股份制贸易银行走上市场并购的道路;并为国有贸易银行股份制改革后的并购行为提供了样本。另一方面,它改变了我国银行的股权结构,有利于打破目前我国金融业对财政投资过于依靠的格式,促进开放型的市场化投融资体系建立,更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实现我国金融融资由银行信贷和财政投融资为主转向以市场融资为主的格式。
但是我国目前的股份制银行的股权结构尚存在题目。比如董事长的人选与股东和资本几乎没什么联系,事实上存在行政任命行为。当出现股东利益与行政利益矛盾的时候,轻易形成不利于股东利益的决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