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用哲学的眼光看金融危机(2)

2017-11-08 04:03
导读:2.人类在追求高度利益时的欺诈和贪婪,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确失,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间接原因。 (1)原因 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表面似乎是金融衍生

  2.人类在追求高度利益时的欺诈和贪婪,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确失,是造成此次危机的间接原因。   (1)原因
  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表面似乎是金融衍生品的无限制发展、政府对金融创新缺乏系统监督以及美国消费者的过度需求,但实质上也反映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确失和行为的不自律。
  金融职业道德上,高薪激励离开了合理边界,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无限制地放大,大搞金融冒险,设计的金融产品无限延长了信用链,不断升高虚拟性,信用关系高度复杂化,产权关系越来越模糊,可控性越来越低,风险性越来越大。而在华尔街和全世界投资银行中掌握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正是众多受到了良好商业训练、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出身于名校的MBA精英。让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有如此之多在美国商学院名校学习过的高管卷入危机?MBA教育是不是没有尽到其应该尽到的责任?虽然让商学院的教育承担这个危机的责任是牵强的,但我们的确要反思为什么那些在商学院学习过丰富经营技巧的人会失去社会道德的自律?
  (2)哲学反思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及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马克思肯定了教育要向受教育者传授技术、工场知识,肯定技术对社会进步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其次,马克思进一步阐明,在教育过程中,向受教育者传授技术与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传授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知识,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内在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要关注人文价值,必须找准实现人文价值的基础,他不是抽象的观念世界,也不是超验的神的世界,而是现实人的生活世界,把人的生活世界作为教育思想人文价值目标的实现基础,因而使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价值具有强烈的客观现实性。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因此,在这个注重利益的社会中,我们的教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必须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人文素养及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情操,贯彻马克思主义“两点论”的观点,坚持“两手抓”,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金融危机的积极意义
  
  应该指出,美国金融危机不但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全球巨额的金融资产被蒸发殆尽,同时也要看到其对金融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从近期的影响而言, 各国货币汇率下跌后, 将直接提高这些国家出口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有利出口。但更为重要的, 这次危机是一剂猛药, 它促使各国吸取教训、纠正失误, 正确协调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对国家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整顿金融秩序, 加强金融监管, 为经济的再次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用哲学的眼光看金融危机,其实就是探寻事物的本质,看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宽广的胸襟去看清周围的事物发展趋势。这场危机,对世界各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灾难的来临似乎是偶然的,但偶然之中有其必然性。也许灾难的过去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总会过去的。希望我们的国家在灾难中学会如何抵御灾难,人民在灾难中成长和壮大,唯有如此,我们的坚忍和辛苦付出才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赵家治:美国金融危机的哲学思考[J].新长征.2009年第2期.
  [2]杨 壮:金融危机警告MBA教育[J].商务周刊.2009年第2期.
  [3]周春红:亚洲金融危机的哲学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4]易宪容: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反思[J].领导之友.2009年第1期.
  [5]牛文涛 田明超: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方向思考[J] .财经视线.2009年.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6]吴哓灵:从金融危机中重读资本论给我们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9年第1期
  [7].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上一篇:新准则下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