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制度本钱分析(3)
2017-11-19 05:14
导读:第三,过高的代理本钱。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直接效用是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代理行为,代理行为必然产生代理本钱,从而影响制度本钱的
第三,过高的代理本钱。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直接效用是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代理行为,代理行为必然产生代理本钱,从而影响制度本钱的大小。所谓代理本钱是指由于代理人的偷懒、不负责任和以各种手段从公司掠夺财富的行为所带来的损失,以及为抑制这种行为所支出的用度。代理本钱过高是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率的重要原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越大,代理本钱越大,即制度本钱越大。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为一体时代理本钱为零,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形式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典型形式。代理本钱产生于行为主体的利己主义动机和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同为怀有利己动机的经济人,其行为目标都是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代理人不可能无条件地将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两者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上风,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进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为自己最大限度地增进效用时,做出损害他人利益、降低组织效率的行为。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委托人不具备识别潜伏代理人禀赋信息时,越是劣质的代理人越轻易成为现实的代理人,终极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后果。尽管代理本钱是公司制企业的内生现象,是一种难以完全避免的制度本钱,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影响却不容忽视。
第四,国有企业承担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本钱及
社会保障职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使其成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工具,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出台,见效最快、影响最深的就是国有企业。国家每一个宏观政策的实施都是以国有企业的经营利益为代价的,这就进步了国有企业的制度本钱。稳定社会经济的任务导致国有企业不能把降低企业制度本钱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协助政府承担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职能。“企业办社会”现象的出现,无疑使国有企业协助政府的部分全部转化为了制度本钱,进而影响到国有企业产品的总本钱,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制度创新:降低国有企业制度本钱的基3-策略
为了使我国国有企业能够在
世界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国有企业效率低、制度本钱高的题目必须得到解决,制度创新势在必行。主要的对策在于:
第一,实行新时期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提倡放权让利,通过进步奖金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激励,夸大政企分开,企业要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但由于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使得国有企业的财产约束不像非国有企业那么强,导致政企难以彻底分开,难以做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1997年,很多国有企业都采用了股份合作制的方式,人人进股,且进股量差距很小,导致股东结构不公道,出现了很多负面效应,如公有变为共有、“铁饭碗”现象严重、产权过分细化等。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为了降低由产权制度而导致的过高制度本钱,建议如下:一是优化股权结构设置。在股权结构设置方面,决不能人为地操纵,要按照公然、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通过编制募股
说明书对企业内公然募售股份,并以在期限内交来的认购款为准形成股权结构。除增加国有企业现有的中层以上治理者的持股比例外,还要动员技术、生产方面的骨干增加持股比例。但主要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不要过高,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持10%~15%达到相对控股程度为佳。二是完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不能只简单地进行产权改革,而是要以此改变企业的文化,往除过往用行政方式治理国有企业的弊端,把行政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制度本钱过高的病根。三是注重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建立。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在做好资本运作的同时,国有企业要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聘请各咨询公司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企业战略的发展做好咨询和规划,逐步建立起学习型企业,以此降低由于国有企业封闭落后而需增加的制度本钱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