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2)
2017-11-23 04:21
导读:(三)关于融资次序理论 不对称信息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提出融资次序假说,即企业融资决策是首先使用内源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权益融资
(三)关于融资次序理论
不对称信息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提出融资次序假说,即企业融资决策是首先使用内源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权益融资。这种偏好反映了信息不对称下各种融资来源的相关本钱。
然而,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观察发现,融资次序并非被所有的中小企业所遵循,中小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行为偏好、风险回避度和知识水同等都会对最优资本结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就企业的目标而言,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在财务积累和控制权稀释之间进行取舍,另一方面还要在企业稳定增长和快速增长之间进行取舍,而这种目标函数将影响企业探寻不同融资来源的意愿;就所有者的行为偏好而言,一些企业可能满足于小富即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而没有动机继续扩大经营,进而产生非价值最大化行为。就所有者的风险回避程度而言,中小企业所有者的风险回避行为也会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就所有者的知识水平而言,中小企业所有者往往缺乏足够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治理经验和融资知识,因此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会受到“知识缺口”的影响。
除了以上分析之外,中小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其资本结构理论还远不够完善,还有相当多的题目有待于进一步解释。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决策分析框架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对其融资决策解释力度的缺乏,在对传统理论进行修正基础上,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决策分析框架。
由更低的税盾效应和更高的破产本钱所决定,中小企业更需要规避财务风险。税收和破产本钱使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比大企业大得多,同时,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等因素又使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出于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中小企业应采取稳健守旧的低财务杠杆融资策略。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对资金投进的持续性提出了要求,因此,融资期限及其搭配亦是中小企业规避财务风险而必须考虑的题目。从各种融资来源看,固然中小企业用短期债务资本代替长期债务资本,但短期融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成长的资金需求,且每次谈判增大了融资本钱,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调整资本结构,采取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资本构成方式。由于企业规模所限,公募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准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公募所伴随的高额发行本钱对于小企业而言往往不堪重负,所以,私募股权融资则不失为一种好的替换方法。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由中小企业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债务融资代理本钱所决定,中小企业更需要在融资本钱和融资的可获得性之间进行权衡。信息不对称和由此产生的代理题目,是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和信贷缺口更为明显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经营期限较短、盈利记录较少、可供抵押和担保的资产也较少、信用基础差,因而很难获得债权人的支持。尽管债务融资之于股权融资本钱较低,但面对融资难的题目,中小企业必须在融资本钱和融资的可得性之间做出权衡。
私募股权融资固然融资本钱较高,但一般无需抵押、质押和担保,另外,私募股权资本通常来源于富有的个人、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基金等,这些投资人一般具有较丰富的投资实力或投资治理经验,因而具有风险识别的能力,能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参与,因而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更为便利。
由所有者特征所决定,中小企业更需要将融资决策和治理结构改善、治理创新结合起来。中小企业所有者与经营治理者往往合二为一,这种公司治理经常会受个人意志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治理知识和治理能力的缺乏,也导致了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和较大风险,使得资金提供者看而生畏。从这一角度上说,中小企业融资决策不仅仅是一个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题目,而是一个集融资和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性题目,因而需要综合的融资制度安排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