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财环镜变化财务治理目标选择(2)
2017-11-23 06:10
导读:(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该观点以为,财务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企业的公道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该观点以为,财务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企业的公道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即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债券的市场价值之和,与股东财富相比,企业价值更能全面反映契约各方关系人的利益。但是从企业价值的计量公式来看,这一目标并不适用于企业。这是由于; 式中:V——企业价值 P-一企业每年获得的预期报酬 t逐一取得报酬的具体时间 i——对每年报酬进行贴现所用的贴现串 n——取得报酬的持续时间 其中,贴现率i的高低主要由企业风险大小决定,而在实际计量过程中,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使得贴现率的确定非常困难。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相比固然考虑了时间价值,考虑了风险,考虑了相关方利益,但因其计量具有很大的估计成分,不符合可靠性原则,可操纵性不强。笔者以为它不适于作为财务治理的最优目标。
二、理财环境的变化用工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治理目标 (一)进世对传统财务治理目标的冲击。 加进WTO后,我国将逐步开放很多市场,其中对财务治理环境有较大的莫过于市场和产品市场。金融市场的开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进我国市场。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金融工具的创新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多种投资组合的方式,但同时也派生出更多的金融风险;产品市场的开放,使得很多外国先进且廉价的产品进进我国市场,在丰富我国国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我国企业的产品结构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财务治理目标,要么不能有效地协调契约各方的利益,要么固然兼顾了各方的利益,但可操纵性又欠佳,均不能适应新的理财环境的变化。制订切实可行的财务治理目标势在必行。
(二)知识要求财务治理目标进行创新。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知识、聪明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知识将超越物质资源而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首要经济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传统的财务治理目标看重的只是所有者的权益,治理的重心是物质资源,没有熟悉到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对所有者以外的其他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在新经济时代,财务治理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治理转向人力资源治理,要求财务治理职员把对人的激励和约束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传统的财务治理目标显然已不适应新经济的需要,应进行创新。
(三)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场要全新的财务治理目标。 公司治理结构是确保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和计划得以确立,确保整个治理机构能按部就班地实现这些目标和计划的一种企业组织制度安排。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公道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传统主流经济学以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是“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股东作为物质资本所有者,其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经营者只能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使控制权。从产权分离的角度来看,财务主体可以划分为出资者财务主体和经营者财务主体,二者的理财目标不同,前者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后者追求经理效用最大化。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两者的利益冲突不断发生。委托代理双方的关系假如得不到有效的协调将降低公司运作效率,而现行治理结构对此却无能为力。为了解决委托代理,共同治理结构应运而生。共同治理的核心就是通过企业内的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每个产权主体具有同等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视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这种多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符合契约主体利益同等的基本思想和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成为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而现存的财务目标显然不能达到共同治理的要求,需要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