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风险产生机理及控制(2)
2017-11-24 01:15
导读:二、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1、加强对银行和高校的规范指导,控制贷款规模。针对当前高校贷款规模增长过快的情况,相关部分应及时加以规范指导,控制
二、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1、加强对银行和高校的规范指导,控制贷款规模。针对当前高校贷款规模增长过快的情况,相关部分应及时加以规范指导,控制高校贷款过度扩张。例如山东省财政厅、省厅在2005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贷款治理防范财务风险的通知》,对无视财务风险、继续盲目扩大贷款规模的高校,省财政厅将会同省教育厅,通过扣减专项资金拨款、暂停财政专项资金申请资格等方式对实在施处罚。财政部分也应加强对银行的指导,要求其严格根据《贸易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规定,增强风险和效益意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放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进和偿还能力等进行评估,控制总量、防范风险,使高校贷款从资金源头得到控制。另一方面,教育治理部分应对高校申请贷款审核进行严格把关,全面调查了解高校状况,科学测算其还款能力,对新增贷款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认真审核,把握好“度”,严格控制规模,果断杜尽盲目贷款现象。
2、加强对贷款资金治理和使用的监视,进步贷款资金使用效益。要确保高等院校的贷款专款专用,严禁高校利用贷款对外投资,防止因投资活动或项目开发失败而形成呆坏账损失;严禁高校利用贷款资金进步或变相进步职员待遇。另外就是要重视和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视。对每年投资的项目、规模进行反复论证,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和治理的全过程监视,使贷款的资金完全用到贷款建设的项目上。
3、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盘活高校资产存量,增强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具体做法就是由政府或财政部分牵头,对贷款高校资产进行全面评估,主要是土地和商誉(学校的着名度、师资、科研气力等无形资产),以这些资产加上各高校的后勤团体,同时吸引资本,成立一个范围包括全省的高校资产治理团体公司,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士进行资本运营和经营治理,对各高校的建设或其他事业进行投资,享受一些优惠政策,并接受财政、审计和社会的监视,使高校贷款的偿还更有保障。另外一方面就是提倡高校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高校举债的根本原因是资金来源的单一。在我国,政府一直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但是现有的财政投进力度显然不能满足高校的需要,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国家应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引进民资、外资等多种途径以解决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设立学校基金会,广泛召募社会资金,用于改善高校办学条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治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一文,给出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为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提供了量化指引。高校、银行以及相关政府部分应该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以模型为基础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认真国家有关贷款政策和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国家政策和资金市场利率走势以及项目建设进度,制定科学、公道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本钱,减少财务风险。二是制订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按照贷款本息回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公道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延期还款损失。三是建立偿债预备金。为弥补高等学校制度的缺陷,保证定期偿还贷款,高等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根据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安排偿债预备金。四是建立财务风险
评价指标及预警提示制度,依据高等学校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确定公道的贷款控制规模。高等学校主管部分应加大对高校贷款治理的宏观监控力度,对个别已超出偿债能力、财务风险达到预警线的高校,主管部分应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贷款规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中,高校贷款风险的产生和控制是一个发展中的,只要我们加强研究,健全机制,科学决策,就能走出一条公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