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历史比较中寻找市场调整的逻辑(3)

2017-11-25 04:58
导读:总之,周期性回落和结构转型的叠加效应,使得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比前几次的问题更加复杂。我个人认为,此次经济回落的深度,比仅仅看周期回落把握

  总之,周期性回落和结构转型的叠加效应,使得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比前几次的问题更加复杂。我个人认为,此次经济回落的深度,比仅仅看周期回落把握起来更为复杂,区域和行业的调整差异性更大。
  
  二、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目标函数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可能存在的阶段性政策重点的差异,使得当前在经济增长和抑止通胀的宏观政策取向上还需要进行艰苦的观察和平衡
  
  在经济运行的特定阶段,政策目标必然要在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胀压力之间进行一个艰难的取舍,根本的政策目标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尽管在根本的政策目标上,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因为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任务的差异,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政策目标函数可能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大国的调控中必然面临的现象,不仅仅中国是这样,例如,加拿大在金融监管架构的设计中为了平衡不同地区的市场发展的差异,分别给予联邦和地方不同的监管权限,建立了两级金融监管体系。从中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看,中央和地方在经济职能的目标和定位上主要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政策目标上则可能是有差异的。中央的政策目标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全局性的问题和指标,例如,CPI、通货膨胀、以及金融风险等;而在地方,就业、GDP增长、乃至房地产价格波动等则得到更多的考虑。所以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政策上面临一个十分艰难的平衡,从全局角度看,控制通胀压力是整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但是,在短期内很可能会使局部地区面临较大的转型压力,而且这种转型的压力在不同的地区面临的差异性较大。中央政府的宏观决策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经济的转型,抑止全国层面可能出现的通胀压力,同时,又要充分关注不同地区面临的短期的经济调整压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个人的分析角度看,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的从紧的政策基调,并且根据前一阶段不同地区的状况进行适当微调,不贸然全面放松,那么,通胀压力可能就会逐步减缓。但是,目前局部地区确实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压力,因此,宏观政策的决策可能还在一个艰苦的观察期,如何平衡全局层面的宏观压力与区域层面的经济调整的压力,进而做出明确的宏观政策方向选择。
  目前,已有一些地区、行业回调的速度确实比较快,政策上应当还有微调的空间,但从我们面临的全球和中国的通胀压力空间看,适度紧缩的方向不能变。现在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坚持现在的紧缩政策,针对前一阶段的实际状况做微调,例如对信贷额度的行政化控制等,那么8.7%可能就是近1—2年CPI的高点;另一种是机遇不同地区的经济调整压力,开始放松从紧的政策,放松货币供应量,鼓励信贷的大幅放松,这就可能降低短期内局部地区的转型压力,但是也可能会使结构调整和物价的压力延后,很可能通货膨胀的高点会在明年再次出现,到那个时候再行调整,付出的代价可能将会更大,无论是全局,还是局部可能都是如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要防止出现第二种情况,即在降低部分地区或相关行业较大压力的推动下,短期内紧缩的政策放松,经济的阵痛暂得以减轻。但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此次的通胀压力可能会因为经济转型的推进而长期化,这不仅是因为国际市场的宽松货币环境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也因为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失衡可能需要通过特定行业的价格上扬来矫正。中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可能已经习惯了更高的增长速度,很可能短期内难以就控制通胀形成共识,但如果因为紧缩初期的增长回落就迅速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会贻误控制通胀的良好时机。这种形成宏观政策共识的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也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如何把握好紧缩过程中的微调力度,也十分困难,对于投资者来说,阶段性的政策紧缩与放松,可能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交易机会。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经济增长与控制通胀的权衡上,越南的教训值得关注,越南出现如此大的货币危机,很重要的原因并不主要是资本的自由流动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过分坚持“增长优先”的政策目标,放松了对于潜在的通货膨胀的控制。在越南的通货膨胀位于非常敏感的7%~8%区间的时候,政府还在一味坚持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到了2008年1月,一个外部的扰动因素——原油价格飙升,使得CPI一下升了12.5%,5月份是25.2%,政府不得不一加息就是连续加到4个百分点,但6月份CPI还是到了25%,到了这个时候就是通胀失控的局面了,越南的经济付出的代价更大。与此对照,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在石油危机冲击下沃尔克所坚持的严厉紧缩政策所创造的稳定货币环境,为美国随后近20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格林斯潘所一直坚持的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倒是得到了华尔街的赞许,但却为美国埋下了次按危机的导火索。实际上,为了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紧缩政策,尽管从政策目标上是为了总体的利益、总体有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无论中外,可能喜欢紧缩的市场主体很少,往往是批评的多,强调自身特殊情况的多,这个时候要坚持适度从紧的政策,就需要形成明确的政策共识。我们现在的一些政策的实施开始出现紧缩的效果,我个人的理解是,尽管回落的速度较预期的快,但总体上这种回落应当还是宏观政策目标所所希望看到的,只是需要对局部地区过大的调整压力做出微调,需要在其他政策上做配合、做微调,但是,方向并没有出现错误。在现在的情况下,比如说,一些低端产品出口的回落,不让它回落,不把资源节约出来,如何让其他产业发展,如何扩大内需呢?只有把一些低端的产品和产业挤出去,才能把资源腾出来,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的结构转型。我认为,目前的CPI压力并没有减轻,6月份CPI的回落更多的来自于季节性因素,PPI还在创新高,控制通胀的现实要求,不可能使货币政策具备短期放松的条件。如果因为紧缩初期的增长回落就迅速放松货币政策,有可能会贻误控制通胀的良好时机。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总体政策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可能不同阶段强调的政策目标变量的重点有差异,就可能导致决策过程中间有一些磨合,这种磨合过程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如果地方政府的政策目标不能及时统一到中央的宏观调控思路上来,很可能会导致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如果一定要等到出现1—2个月的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才形成政策的共识,才强调要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到第一位的政策目标,那时候经济调整需要付出的调整代价可能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者需要研究中国经济在以前的几次经济波动与政策调控中的演变轨迹,例如1992—1993年的政策调整等及其演变逻辑,来把握市场波动的轨迹。
上一篇:试论我国银行体系风险及金融监管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