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比较中寻找市场调整的逻辑(4)
2017-11-25 04:58
导读:三、本土市场和全球市场的互动程度提高使得把握国内经济趋势必须要有全球视野 全球经济的调整已经开始,美国不少知名的投资者甚至认为,目前是美
三、本土市场和全球市场的互动程度提高使得把握国内经济趋势必须要有全球视野
全球经济的调整已经开始,美国不少知名的投资者甚至认为,目前是美国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出现了显著的调整。既然中国已处于一个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那么中国无论是整体经济调整,还是资本市场调整上,都是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也难以回避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看来,2007年底国际投行强调的脱钩论,注意到了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良好增长前景,但是忽视了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的互动更为紧密。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开放度极大提高,如果按照贸易额与GDP的比值来测算,中国甚至比美国还要高。国际市场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因此也比想象的要大,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出现的衰退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国内学界原来曾粗略估算,美国经济每下滑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相应下滑0.1—0.2个百分点,但这只是考虑到了中美之间的点对点的直接贸易。如果考虑到中美之间通过香港等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转口贸易而最终消费在美国的,实际上中美之间的经济关联度非常之高,可能美国经济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就会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的假定还只是静态的,测算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美国经济下滑对欧洲经济和其他区域经济的拖累,但这些反过来对中国经济构成负面影响。如果这样测算下来,则很可能是美国经济下滑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在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下可能回落幅度可能还会大于1个百分点。
关于美国经济,第一,对于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而言,经济形势已经是非常悲观。现在只能说,因“次级债”本身对于金融市场的恐慌性冲击已告一段落,但是“次级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经济才开始进入一个典型的“经济衰退期”。通常来说,以前经典的经济周期是实体经济出现经济过热,产能过剩,需求放缓,然后导致企业效益下滑,这样带动金融市场调整,这是经济调整带动了金融市场的调整;而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整个金融市场是如此的庞大,以至于金融市场因为金融监管出现的一个缺陷导致市场大幅调整,反过来带动市场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这可能是全球化时代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一个动向。美国市场第二个让人担心的问题是美国房价的继续回落。所谓次债危机,简单地说就是全球投资次债的金融机构给了600万个美国家庭建了他们本来负担不起的房子。房价的继续下跌导致金融市场违约率的上升,如果说美国的房地产资产在20万亿美元左右,而通过证券化放大,相关的金融资产可能达到50—60万亿美元,那么如果房价再跌10%,则金融市场所要做出的调整就会比这个10%要剧烈地多,这个去杠杆化的过程是十分痛苦的。其次就是原来正常的那些贷款,比如,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也会随之出现问题。美国一家研究机构最近的一份报告的数字显示,在美国历史上,整体负债总额与GDP的比值上一次的高点出现在1933年,达到了2.5,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美国经济经过了大萧条时代,GDP萎缩得非常厉害;现在是第二次出现高点,大概在3.3,这些负债通过金融市场对经济所构成的压力会非常大。从去杠杆化的角度看,这些通过杠杆放大的金融资产要收缩下来,或者是金融机构需要大幅增大资本,或者是卖出金融资产导致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目前美国的金融机构主要还是采取的是补充资本的手法来去杠杆化,但是如果影响到资产市场,可能会十分波动。同时,负债累累的美国消费者会受到房价下跌、股价下跌、实际收入缩水、通胀加剧、油价高企的多重冲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从导火索看,现在美国的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的下滑,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1990—1991年的调整以及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结合版。考察美国的100年来的房价波动,扣除物价的影响,在9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房价几乎就是一道直线,只是到近7—8年才开始大幅上涨,因此,这一次的房地产的泡沫在历史上都是比较大的。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持续衰退,可能会导致美元的大幅贬值,现存的主要盯住美元的,实行管制的汇率体系会可能会面临空前的压力,正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在70年代出现崩溃那样,都是由于美国的双赤字、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如果汇率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美元无法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因为虽然美元是全球货币,但美联储还是一个地区央行,它不承担全球化的责任,这就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动荡。